1.国内油价将于12月5日24时起调整 有望出现“二连跌”

2.6 月 14 日油价再次上涨,你还开得起车吗?

3.史上最混乱181天!复盘2020中国车市上半场|驾仕派观察

4.高中政治常识

5.用西方微观经济学原理分析石油价格高的原因

6.石油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5月25日油价调整_2021年5月25日油价

政局动荡和石油贸易的全球化使得石油价格对所有新闻消息都格外敏感。原油价格的这种敏感性对于来自炼油厂的最终石油产品来说更为重要,如汽油和柴油。但是,你在加油站所付的费用则要大大高于石油产品的成本价。为什么会有此差别?这是消费者所在国家的税收政策所造成的。对于欧洲的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国家对石油产品的税收的平均水平可达石油产品销售价格的四分之三之多。在美国,石油产品的税收仅为销售价的四分之一,这就是美国的石油产品比欧洲的要便宜得多的原因。很不幸的是,便宜的油价并没有促使消费者去节约能源,在三个重要欧洲国家的市场上,石油产品的税收为9%~27%。

石油需求高度依赖于全球宏观经济条件,所以这也是确定价格的一种重要因素。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高油价已经给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了负面影响资料来源:《欧佩克能源报告》,2007;《MEED》,2008。。欧佩克力图将油价维持在一个将其成员作为一个整体而最佳收益的水平上,这被一些观察家认为是一种“决斗的挑战书”。

2007年底,全球探明的石油储量已达119531800万桶,其中92714600万桶,或占77.6%的石油由欧佩克成员掌控着。2000年,全球的石油总需求量为每天7600万桶,2008年,全球经济继续增长,石油需求量增至每天8750万桶,到2010年达9060万桶/日,预计到2020年每天的石油需求量将接近10320万桶。

油气开发的合作者。石油合同的毛利润基本是在三方参股的合作伙伴之间分享的。这三方为:(1)石油或天然气的生产国;(2)勘探权的拥有者;(3)为油田的勘探和随后的开发提供资金的投资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油气资产都是国家的。国家从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获得极其丰厚的矿权使用费、利润和矿权税收。勘探所需的土地面积(英亩)可以通过拍卖获得,而且往往以租赁的形式转让给出价最高的人或企业。然而,这种卖方索价往往以打包的形式委托给那些主权国家。一份买卖股票的协议会在勘探方面投入一定量的资金,投入数千米的地震勘探作业,或者钻探一定数量的井。当勘探所需土地面积落实以后,财政部门常常就会与一些生产企业联合起来共享合同,而且这种合作往往都是固定的。租借的期限变化很大,但标准协议书的有效期限为25年或15年,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种合同的有效期将会大大缩短。

石油与天然气投资的整体观。对于重大石油或天然气工程的投资规模需达数十亿美元。如此巨额的费用意味着只有那些资本最为雄厚的公司才可能拥有工程所需的技术与财政。即使这些公司拥有足够的资金,它们也常常会与其他公司合作,以求限制或分散风险。在石油工业中,只有投产后获得了以桶计或以吨计的石油和以立方米或英热单位计的天然气时,油气公司才能真正获利。

为了分担勘探钻井的风险和相关费用,目前多流行由多家合作者分担勘探土地的方式。负责钻井作业的公司称为作业者,其他一些参与该项目的公司则称为油田参与者。全世界各国对石油与天然气工业的掌控程度大相径庭,但基本都是由以下内容构成的:

开权开权可以被定为是从资产或每销售单元一种固定价格的物品衍生出来的总的或纯销售百分比,但还有其他类型补偿度量制。一种开权的利息是收集未来的开权费用数据的参照,它常常在石油工业和绝大多数工业中使用,用来描述对一个给定的租借期未来的生产与总收入所有权的百分比,它可以从资产的原始拥有者中剥离出来。:现金支付或为矿权所有者支付利润。许多分成合同(PSC)并不包括开权。通常,利润的范围为4%~17%,而且可能会根据生产速度给出一个降低范围。

回收成本:绝大多数分成合同允许作业者回收勘探、开发以及总产量或总收入中的部分资金(在利润被瓜分并被征收捐税之前),然而,回收成本就是获得成本油,其构成费用为:(1)作业费用;(2)资本投入(支出费用);(3)财政支出费用;(4)在前些年中尚未被回收的成本。

石油成本=作业费用+资本投入+财政支出费用+尚未被回收的成本

在成本回收之后所剩余的收入就是在承包人和其合伙人、国家之间划分利润油(对此,精确的定义取决于PSC术语)。

利润=石油收入-石油成本

分包商常常与累计生产、返还率或石油退税政策累计税收与累计价格之比。有关。此举的目的为在油田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给予承包者高额的利润。有时,如果价格上升到某一水准,承包者的利润就会减少,此时就会出现价格上限。一定比例的进口石油必须以低于市场价在国内市场上出售(如印度尼西亚的情况)。作业者所占用的利润油可以成为国家一般性税收的一部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特殊的石油税(如石油收入税石油收入税(PRT)是一种在英国直接收取的税种。15年,根据石油税收法案(Oil Taxation Act)实施此项政策,这是在Harold Wilson的工党重返政坛之后出台的法案,此后不久即爆发了13年的能源危机。此后,英国大陆架的油气勘探开展,目的在于使“国家更加获利”,这也促进石油公司对资本投资进行“合适返还”。PRT是对英国本土和英国大陆架上“利润极大增加”的石油与天然气勘探的征税。经过特殊允许,PRT对石油开所征收的税率已达50%。PRT的征税可以作为单个石油与天然气田税收的参照物,所以,与开发和运营一个油田相关的费用就不能与其他油田所产生的利润相区分开来。PRT于1993年3月16日被彻底废除,所有油公司和开发中的油田都赞成此举,但此后PRT依然为油田存在了下去。与此同时,PRT的比率从75%减到了50%,但是许多针对勘探与评价经费的PRT的税收都减免了。)。石油税收常常是十分特殊的。一些国家实施退还石油税率(ROR)返还率(ROR)或称投资返还率(ROI),或有时就称返还,是指相对于投资金额对一项投资所获得的与损失的资金之比。获得的或损失的资金量可以作为利息、利润/损失或净收入/损失来看待。投资的资金量可以作为资产、资本、原则或投资的成本基数。ROI常用百分比而不用小数表示。的政策。提速生产作为连续的ROR的起征点。这种措施能够引起的极高参与并获得极大的盈利,还能够导致在生产与价格的特定增长下的NPV下降。

“评估石油价格范围的最佳方式就是去观察将石油、天然气和石油产品送往市场的单位价格。”

分成合同及其运作与石油作业者(承包商)之间的合同,包括勘探、开发和运输的过程。。或国家的参与可以现金或现货石油的方式进行。许多税收的管理体制都是基于分成合同(PSC)产生的,据此,国家将会把石油和天然气的所有权收归国有。绝大多数分成合同也有一些浮动的条款,它们取决于生产率、石油价格、储集层的深度与形成时代。

“石油合同如何运作?”

下图是一个分成合同的典型实例,表示或国家的平均返还以及与公司或承包商或油田作业者的工作关系。

典型的分成合同

服务合同——在一些国家中,承包人接收每桶石油的固定费用,比如在尼日利亚,壳牌公司的利润约为2.5美元/桶,在阿布扎比酋长国,道达尔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壳牌公司的利润固定为1美元/桶。

以合同为基础的成本与利润

什么是F&D成本?F&D成本就是发现与开发成本,包括所有资金和生产开始之前的总收入。发现与开发的成本一般分摊在每桶石油当量上。发现成本由勘探与评估工作构成;开发成本包括将石油与天然气输往销售点而建设和设备安装所投入的成本。两项成本的计算就是将花在增加储量方面的费用与实际储量增加进行比较。

当前,寻找油气已经比石油工业早期的科学性更强了,但依然不可能精确地确定石油在地下的所在地,对于哪些地方可能存在商业价值油气的了解就更少了。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在七口井中只有一口井可以做出对未来生产的精确评价,当然,这种比率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情况。

“勘探钻井的成本变数很大,它取决于地理条件(陆地或海域,交通便利的程度,困难或极其困难的地区等)以及所需钻井的深度。一些钻井的深度仅有几百米,几天之内就可完成,所需成本约一百万美元。然而,一些钻井的深度可达5000~7000米,完井作业至少需一年,其成本高达上千万美元。”

从发现石油到送达市场需要多长时间?对此,并无标准的答案,但一般规律是从决定勘探开始,到发现油气、测试、开发并从一个新油田将油气外输约需3~7年时间。所需时间取决于石油所在地,以及发现、测试和开油气的难易程度。如位于深水海域的一个油田的发现与测试所需的时间就要长得多,因为海上油气勘探与开发所面临的技术挑战更多、更复杂。深水钻井困难且昂贵,勘探家们需要时间去获得更多的资金并研究更先进的技术。

勘探与开发循环中所需的费用种类从研究、勘探、发现、开发、生产、储运与油田替代开始。。所需的费用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三种为广义的勘探与开发循环:(1)所需的土地面积(英亩);(2)在该区域的勘探;(3)任何成功的开发;(4)购买已有的油气储量。这些费用可以被视为在一个给定的时间范围内获得油气的成本。发现与开发的费用在1993年达到峰值以后就开始直线下降,这是因为钻取勘探井的技术已经被利用三维或四维地震勘探等更为先进的勘探技术所取代,钻井成功率明显提高,所钻的“干井”(失败的钻井)已大大减少。

勘探是风险最高的阶段这是石油开发循环中最为昂贵的阶段。资料来源:《欧佩克报告》《WER》,2008。。在所钻井中,仅有少数井可以见到石油或天然气。不能指望仅靠这几口井就确定油田的范围。只有五分之一的勘探井能够发现人们所需的油气。然而,石油公司依然认为,以此代价去发现新的油气田是非常值得的。若将勘探成本均摊一下,如果使用更为高级而有效的技术方法,则每桶石油所需的成本仅为0.80~1.60美元。

生产成本。通常人们将生产成本称之为油或作业成本,由员工成本、当地的能源成本、所需的租金(钻井设备的租用等)、消费(如钻井液)、钻头费用等构成。当今,油气开技术已经大幅度提高(水下钻井、海洋油田开发、FPSO等),而且开权费用也降低了(有时此项还包括生产费用)。

1999年,一些大型跨国石油公司的生产费用已经降至3.63美元/桶油当量,这是近10年来它们的最低水平。油气的预测,勘探钻井的目标都是深埋于地下的。这些钻探的目的层大多深埋于2~4千米的深处,有时可深达6千米。欲达目的层,所钻井的直径仅为50厘米。

石油是有限的自然,虽然仍可开许多年,但它最终会被耗尽。以2007年的开速度,欧佩克所拥有的石油还可以开81年,非欧佩克的石油还可以至少开20年。全球的石油需求量正在增加,而欧佩克也将进一步增强自己在石油方面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安排我们的,提高石油的利用率,开发新的油气田,就能让石油多为几代人使用。石油勘探的费用可达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而实际费用则取决于以下因素:可能的石油位置(陆地或深海区)、油田的面积、能获得详细的勘探资料以及地下岩石的构造类型。所以,勘探需要进行详细的制图以便确定合适的钻探位置(地质构造的类型)、深部地层勘探(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以及实验钻井。要确定这些作业的准确成本并非易事,在石油工业中,欧佩克的平均生产成本最低,其部分原因在于欧佩克成员拥有丰富的石油而且开地点十分方便。

生产与炼油厂之间的运输成本的变化也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油田到炼油厂以及从天然气田到加工处理厂的距离。石油生产国通过炼制国产石油的方式来使本国生产的石油增值。然而,如果市场遥远,运输的费用就会非常昂贵,就会出现输送石油的费用高于原油价格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与原油罐相比,石油产品的罐相对较小。因此,石油生产国不得不做出提高自己炼油比例的战略决定。

对于不太好的或者极其昂贵的(9.50~15.40美元/桶)的价格来说,实际的生产成本要高于4.20~8.10美元/桶,对于一个条件良好的中东地区的油田而言,生产成本为2.30~5.90美元/桶,其成本会因生产井的产量或单元流量而发生极大的波动。然而,成本也取决于油田的生产利润以及油田能够连续生产的时间。油田的生产峰值可以延续一段时间,一般为一年到几十年。

储量石油储量是指在现有的经济与作业条件下能够开出来的石油量。许多石油生产国并没有展示它们的油气藏工程数据,而仅仅提供一些关于石油储量的虚报告。接替成本储量接替是上游工业另一种重要的评估标准。这一概念的定义为一家石油公司用新油田接替生产的能力,即用新增储量修订先前预测的(一个油田投产后)或者已经获得的储量。储量接替由石油公司提供的标准数据进行计算,而这些数据是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FASB)提供。虽然这两方面都有局限性,但它们是唯一能够在不同公司之间进行评估的两个标准。

油田生产的储量可以被以下因素所替代:(1)新油田的发现;(2)已有油田的面积扩大;(3)早期储量预算的修订;(4)从别处购买到的储量。一个100%的比率标志着一家石油公司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已经将所有已开的储量全部增补上了。由于一个典型的勘探与开发循环,大约为3~5年时间,这一时间比例的长短并无特殊意义。

中东地区一个品质良好油田的单元成本一个油田就是一个拥有从地下开石油的大量油井的区域。石油储集层延伸的面积很大,可能会达几百平方千米,在整个油田区域内分布着大量的勘探与开发井。此外,可能会有一些探井打到了油田的边缘,用管线可以将石油从那里运至加工厂。由于油田可能会远离居民区,因此建成一个油田的物流供应网极为复杂。如工人们不得不工作数日或数年,并需要在油田安家落户。反之,居住与设备也需要电力和水,在严寒区的管线可能需要加热。如果无法利用,人们会将多余的天然气烧掉,这将需要大量炉具和排气管,还需管线将天然气从井口送达炉具处。

“在石油工业界,欧佩克的平均生产成本最低,其部分原因在于欧佩克成员拥有丰富而且易于开的油气。”

储量接替是上游工业发展情况的另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储量预测也是一门科学,而且,随着新信息的不断获得,储量预算也将发生变化。各石油公司都会尽力管理自家的储量并不断修订(一般都会增加)。一家油气公司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已经完成了自己所有的储量接替工作,而一旦发现储量有下降的趋势,油气公司就会对自己的账目进行审核。无论是勘探与开发成本还是储量接替率完全可以各自核算。显然,在一些极端情况下,那些大幅度削减勘探预算的石油公司将一无所获,并会因油田的枯竭而不复存在。而那些勘探投入巨资的公司将在未来获得较高的储量接替率和生产率。

在最有利的情况下(良好的中东地区油田),油的利润将可达成本的6~15倍,这远高于其他工业的利润。这种巨大的利润使得石油工业在全球的工业界独领风骚。

石油储量与石油峰值。常规石油储量包括用现有的技术手段一次、二次或三次油技术从井孔内出的石油量。但并不包括从固体或气体中抽取获得的(如沥青砂、油页岩、天然气液化处理或者煤的液化处理)液体。石油储量可以分为探明(proven)储量、预测(probable)储量和可(possible)储量。探明储量是指总量中至少90%~95%的,预测储量可达总量的50%,而可储量则仅为总量的10%~50%。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从绝大多数井中出约40%的石油。一些推测认为,未来的技术将可以出更多的石油。但迄今为止,人们在计算探明储量和预测储量时都已将未来的技术能力考虑进去了。在许多重要产油国中,大量的储量报告并未被外部的审计核实确认。绝大多数容易开的石油都已被发现了。

油价的增长促使人们在那些投资更高的地方进行油气勘探,如超深钻井、超低温条件下钻井,以及环境敏感区域或需要用高科技开石油的区域。每次勘探的低发现率必将造成钻工具短缺、钢材涨价,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石油勘探的总成本势必增加。全球油田发现的高峰值出现在1965年,其主要原因在于世界人口的增加速度快于石油的生产速度,人均生产的峰值出现在19年(13—19年期间,为上升后的稳定水平阶段)。20世纪60年代,每年的石油发现量也达到了峰值,约为550亿桶。从那以后,这一数值就持续下降(2004—2005年间仅为120亿桶/年)。1980年储量出现峰值,当时的石油生产首次超过了新的发现量,虽然用一些创新的方法对储量进行了重新估算,但仍然难以精确地估计储量。

夸大的储量。全球的油气储量是混乱不清的,而实际上是言过其实的。许多所谓的储量实际上是。它们并未被确定,既没有得到,也无法开,而仅仅是一种估算,在全球12000亿桶(1900亿立方米)的探明储量中,约3000亿桶应该被修订为探明量。在石油峰值数据的预测中,一个困难就是对那些探明储量进行评估时因定义模糊而出现的误差。近年来,人们已经注意到关于“探明储量”被耗尽的许多错误信息。对此,一个最好的实例就是2004年壳牌公司20%的储量突然不翼而飞的丑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探明储量是由石油公司宣布的,也可由石油的生产国和消费者们宣布。这三方都有夸大他们探明储量的理由:(1)石油公司可能会以此提高自己潜在的价值;(2)石油生产国欲以此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国际地位;(3)消费国的可能会寻求自己经济体系内和消费者之间的安全与稳定。2007年能源观察组织(Energy Watch Group,缩写EWG)的报告表明,全球的探明储量加预测储量为8540亿?12550亿桶(若按目前不再增长的需求量计算,可供全球使用30~40年)。对欧佩克报道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就可发现巨大的差异,这些国家夸大自己的储量很可能出于政治原因(特别是在没有实质性发现的时期)。有70多个国家也跟风,纷纷夸大自己可用于开的储量。因此,最高预测就是12550亿桶。分析家认为,欧佩克成员的经济刺激着它们夸大自己的储量,因为欧佩克的配额系统允许那些拥有较多储量的国家增加自己的产量。如科威特在2006年1月向《石油情报周刊》(Petroleum Intelligence Weekly)提供的报告称,该国的储量480亿桶中仅有240亿桶为“探明储量”。然而,这一报道是基于科威特的“秘密文件泄密”情报而做出的,而且也未被科威特官方否认。此外,以前所报道过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中被伊拉克军人烧掉的15亿桶储量也没在科威特的石油储量中得以反映。另一方面,官方调查分析家们认为,石油公司一直希望造成一种象,以便提高油价。2003年,一些分析家指出,石油生产国是了解它们自己储量的,目的就在于抬高油价。

国内油价将于12月5日24时起调整 有望出现“二连跌”

呵呵刚做过的数学建模就是说这个的~

亲看看下面的可不可以~

不过只是93号汽油的 不知道能不能让你满意呢^^

调价次数 调价日期 油价(元) 变动幅度(元) 变动幅度(%)

31 2004年8月25日 3.66 0.20 5.78%

32 2005年3月23日 3.92 0.26 7.10%

33 2005年5月23日 3.79 -0.13 -3.32%

34 2005年6月25日 3.96 0.17 4.49%

35 2005年7月23日 4.26 0.30 7.58%

36 2006年3月26日 4.65 0.39 9.15%

37 2006年5月24日 5.09 0.44 9.46%

38 2007年1月24日 4.90 -0.19 -3.73%

39 2007年11月1日 5.34 0.44 8.23%

40 2008年6月20日 6.2 0.86 16%

6 月 14 日油价再次上涨,你还开得起车吗?

易车讯?国内成品油价将于12月5日24时进行调整,油价跌幅继续扩大,较前一个工作日再下跌20元/吨,原油变化率为-7.19%,下轮油价调整有望出现?二连跌?。

11月25日,第4个工作日,预测汽柴油下跌幅度为355元/吨,折算为0.27-0.30元/升。

国际油价方面,11月24日市场对供应担忧缓解,油价继续小幅下跌。美国感恩节,WTI休市,无结算价;布伦特跌0.07报85.35。11月24日市场对供应担忧缓解,油价继续小幅下跌。美国感恩节,WTI休市,无结算价;布伦特跌0.07美元,报85.35美元/桶。

易车App提供销量、热度、点评、降价、新能源、实测、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单数据。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史上最混乱181天!复盘2020中国车市上半场|驾仕派观察

开不起车了!

不得不说,高油价让许多司机体会到了油价增涨产生的工作压力。

前不久,我觉得在油价增涨前把它注满。激动地去给油,到了加气站,加油员漫不经心的说:“92号汽油没有了,可以加95号汽油了!”我当初确实很无奈,让我觉得扔下我的车开回去。

近日,见到油少了,去给油。我期待有折扣优惠,可是给油工坚定不移地说并没有折扣优惠。嗯,我确实不可以在承受了。

因此,我随意问了一句:每升?8元8.8分!坚信很多人喜爱88这一数据,但不期待它是油价。真怀念过去,那时候油价四五块钱,我能始终爱惜。

大家都知道,现阶段油价已经是2022年第九次增涨,92号油已经提升9元价位。很多人对油价没有什么觉得。要我以上海为例子。一辆汽车的均值容积几乎是70升。今年初一满箱油385元上下,如今630元,贵了245元。

这245元针对本人危害也许并不大,可是石油是世界电力能源,这代表着本人的物流成本是64%,利息低的货运物流交通运输业的燃料成本费是64%,那么我国选购石油的费用会提升64%。

2020年两桶油总计收益约4万亿。如市场销售率是60%,只是两桶油就将提升这儿的油价交易2.4万亿。当然,这一部分费用会逐渐分担到各个领域和每一个人的身上。

由此可见,油价增涨决不是看上去这么简单。上下游原料的增涨,腐蚀了许多公司的盈利。如今石油增涨当然会腐蚀普通百姓的盈利。她们买一样的物品,可是日常生活成本费没了。

所有人也不应当取笑新能源电动车或汽柴油车辆。终究在高油价时期,谁也不可以无愧于心。

讲了这么多,我国的原油进口的是商品期货的大宗贸易。尽管有最大和最少的区段,可是你买卖的情况下基本上是高的。油价降了,你以前买的油仍在炼油厂,乃至还没交货。提炼出完后就该进去。石油价格又高涨了。实际上和铁矿石进口一样,决策权没有在手上。

高中政治常识

上半年的中国车市,像是一个漩涡,所有身处其中的企业,都被搅乱成一团。

有能力的车企用尽自己所有的力气,勉强游到了漩涡边缘;有运气的车企,在即将被吞没之际逃出升天;也有一些晚到的车企,反而因祸得福,逆流而上,但那少之又少。然而,更多的车企只差最后一根稻草。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业勉强产销过千万,但乘用车销量下滑22.4%,仅为787.3万辆。

如果再仔细研究,上半年销量超过20万辆的车企仅有15家,在10-20万辆之间的车企也只有5家,而在4-10万辆的车企有9家。换句话说,在乘用车企业中,只要半年销量达到3.3万辆以上,就可以排到前30名。

而在最底部的40家车企中,倒数第40名的东南汽车只卖出6317辆,之后的汉腾、大乘、宝沃、合众之流卖了5000辆左右,已然不错。后面的30多家车企基本上已经快要销量归零,月销量全部低于500辆,预计生产线都没开过。

实际上,上半年倒闭的车企也不在少数,但谁也没想到第一个拆伙的会是东风雷诺。有了开头,便有了继续,大批造车新势力挣扎在生死边缘,传统车企中众泰汽车、力帆汽车、天津一汽夏利、东风裕隆、猎豹等等都几近退市。

2020年的这181天,中国车市有太多值得记录的事情。

第一个31天

由于2020年的春节比较早,因此大多数的车企都开始进入了盘点和准备休整的时期。这段时间频繁登上头条的车企是一家新能源车企——特斯拉。

特斯拉在1月初开始交付国产车型,社交媒体上特斯拉粉丝和股东陷入了高潮——一方面是中国制造速度再次引燃了市场;二是特斯拉因为中国市场的助攻股价刚刚跨过400美元大关。而仅仅在两周之后的1月13日,特斯拉股价冲破500美元/股,甚至带动了A股新能源和电池板块的大幅炒作。

特斯拉似乎将给已经沉闷许久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划开一道口子,冲刺进入新时代。整个新能源领域一开年也受到了鼓励,一方面工信部宣布新能源补贴在2020年不再退坡,这次百人会上发言被说成口误,后来又不断证实。

与此同时,大众集团新任CEO迪斯提出了“大众被特斯拉追赶、大众会否是下一个诺基亚”的问题,这意味着传统巨头开始思考特斯拉的威胁。

然而,一边是熊熊燃烧的火焰,一边则是冰冷的海水。

“蔚来会倒闭吗?”类似的问题在各个媒体和社交平台上都层出不穷。虽然1月份蔚来的股价随着特斯拉涨了一波拉高到接近6元,但是蔚来新的融资对象始终没有得以落实——1月中旬有传言包括吉利、广汽在内的多家车企都在接触蔚来,然而各方的说法都模棱两可。

为此,蔚来在市场上承受了巨大压力,李斌的“融资超能力”也仅仅只能换来差不多1亿元的可转债来给当时的蔚来“续命”。那时候的蔚来,面临人财两失的境地。

可是新势力的冰火两重天并没有映射到传统车企上面。一方面是2019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下滑了7.5%已经让不少车企的心态崩了,另一方面则是四季度销量有了些回升势头,乐观派的乘联会预计2020年市场有望销量回正,即便是谨慎派也能够给出略微下滑2%的预测。

就好像在1月9日本田中国媒体大会上,尽管这个日系品牌在创造了中国市场年度销量历史最高纪录之后,并且还宣布在新一年投放包括飞度、两厢思域在内的多款新车,可本田中国也仅仅保守的表示2020年是挑战不低于上年的目标。

然而在那一天,当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和来自广州的、武汉的、北京的本田合资公司的职员们一起,畅想本田在2020年中国市场进一步突破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会给第一季度按下暂停键。

1月20日,武汉发生的不明肺炎疫情开始被认定为“此次新型冠状感染的肺炎,存在人传人的现象”,所有人都开始警觉起来。很快,武汉封城、口罩缺货、酒精成为稀缺品、大小聚会开始被要求中止、各种谣言此起彼伏……中国防疫迅速进入了“战时状态”。

就在武汉疫情发生的前后,资本市场对汽车股早就有了反应——从1月14日开始到1月30日,吉利汽车股票从16.25港元,连跌12天直接来到11元价位;身处疫情中心的东风汽车,武汉封城意味着东风汽车最大的利润来源之一——东风本田——进入停产停运状态,港股股价更是从7.1港元跌到5.5港元。

好在,本身这个时间也是春节期,有了一个缓冲期。

1月30日,疫情导致封城的第七天,似乎情况还没有好转。海外股市已经开盘,港股从接近30000点跌至26000点,汽车股大跌。美股方面,特斯拉因为年报抢眼,盘后直接上涨到600美元。30日盘前已经达到了632美元,市值超过1040亿美元,超越大众成为仅次于丰田的第二大汽车公司。

第二个29天

2020年的春节期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长,因为随着肺炎疫情的加剧,休被延长到正月十五之后。唯一的条件是,如无必要,不得外出。

疫情也给了中国经济一次很意外的“压力测试”,而所有的车企活动基本都停止了。车企巨头开始思考“后疫情时代”要如何抵御销量下滑和资金风险,因此在2月10日,吉利和沃尔沃宣布启动合并,希望通过“二次上市”的方式将两家公司合二为一,以此来更有效的完成在电动化、自动驾驶、网联化方面的大量投资。

“今年年初,中汽协会预计汽车行业将结束2019年度的深度调整,并将在今后几年呈现逐步恢复态势,2020年总体市场趋稳。然而,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打乱了行业的正常运行节奏,短期内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将受到巨大冲击,零部件供应体系被打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2月信息发布会上直言。

当时中汽协监测的重点企业集团统计数据预计,1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别下降33.5%和27%,同别下降24.6%和18%——实际上这还并没有体现出疫情的影响,1月份的批售都已经在疫情到来之前完成,真正受巨大影响的是2月份。中汽协会对超过300家整车、零部件企业的调查统计表明,延迟复工导致企业较往年平均少开工7-11天(湖北地区更久),加之多数地区还要求人员返回工作地后居家观察,这将进一步推迟复工节奏,造成企业生产力不足,影响产品制造。

如此悲观的销售前景下,“缺钱”是这轮疫情带给中国车企最大的感知,大部分车企不得不通过延缓发工资、按照比例发放工资、甚至开始拖延发放等方式来确保现金流。但是节流只是小打小闹,销量才是回流现金的关键所在,并且不仅仅是车企,更多的经销商需要依靠卖车才能维持下去。

所以,从2月一开始,汽车行业一场轰烈烈的全员直播带货就开始了。你所知道的任何一家车企都在积极的开展直播,几乎每家4S店的老总都亲自上阵,每一家经销商都在开直播。似乎,不直播就不够潮一样。

而车企的市场部门在缓慢复工之后也找到了新的营销方式,那就是“直播上市”、“直播发布”、“直播品鉴”等等。一个小例子是,长安汽车为它即将上市的逸动Plus和UNI-T做了大概不下10次网上直播活动,每次几百人的大群,发稿效率似乎比以前的线下活动还要好。

实际上,从媒体的角度来看,因为大多数的人还是待在家里,化和直播化的汽车资讯要远远好于传统图文,所有人都有大把的时间花在看短和直播上。唯一的问题是,“直播带货”的转化率有多少呢?不过这似乎也没有人会在意了……

和直播同样刷爆朋友圈的还有汽车厂商纷纷转型生产口罩。一开始是上汽通用五菱,用自己的生产车间改造生产线开始投产,后来则是包括比亚迪、广汽集团等等车企都迅速上马口罩业务。只是这些口罩业务大多都不为盈利,一方面是为了品牌传播,另一方面则是给到内部员工使用。

可以说,中国车企迅速“爆产能”能力很大程度上舒缓了“口罩紧缺”情况。

2月的时间晃眼即逝,始终贯穿汽车媒体头条的还是特斯拉。上个月才站稳500美元大关的特斯拉股价,在2月的第二个交易已经来到了968美元关口,当时所有人想的是特斯拉什么时候冲破1000元大关。

只是这一次特斯拉在800-900美元停留得太久,而美股泡沫的第一次破灭很快就来到了——伴随着美股指数开始下跌,到了2月底特斯拉股价最低掉到611美元附近。

与之对应的是,2月25日,蔚来和合肥方面同时对外宣布,合肥方面将投资蔚来中国,蔚来中国总部将设在合肥。据最早的信息透露,蔚来汽车相当于把中国业务打包,让渡一部分股权给地方上融资近百亿元,并且其中一个条件是2025年前在科创板上市。无论如何,这个消息让蔚来上上下下都松了一口气,这家新势力应该不会垮掉了。

第三个31天

3月是在欧美疫情的爆发中开场的,日内瓦车展组委会在开展前三天宣布取消展会,很多已经搭建了展台的品牌商悻悻而归。这里面不乏长安汽车这样准备在海外发布新车——长安原在日内瓦发布UNI-T——的中国车企。

但是即便如此,日内瓦车展期间各大品牌还是学习了中国友商们的方式,用“直播”来发布新车。奔驰、宝马、大众、奥迪、迈凯伦、宾利等一众品牌全都是用来展现新车,只是这也让新车的关注度不再高涨,日内瓦车展更像是一场匆忙散场的宴席,尽管本身也没有什么大菜。

3月欧美疫情的不受控直接点燃了了资本暴跌的引线。

刚刚缓过一口气来得美国股市在3月份的前半段直接发生了三次熔断:3月9日、3月12日、3月16日,这三天道琼斯指数的跌幅分别达到7.8%、10.0%、12.9%。没想到的是,到了3月18日,美股第四次熔断——之后美联储开始“洪水滔天”的救市,几十天后又将看到一次波澜壮阔的“水牛”。

暂且不说特斯拉又从800美元跌倒350美元的故事,好不容易爬到5块多美元的蔚来又跌到了2美元区间,几乎是整个美股市场被腰斩了。这也让中国股市一轮接着一轮下跌,本来春节后的“小阳春”也迅速消失,大量汽车股票又跌回到了原点。

抛开资本市场的故事,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了2020年当之无愧的主角。特斯拉的风头无两,也迎来了传统车企的追逐,3月3日宝马发布的纯电动轿跑i4的热乎劲还没有过,北美时间4号通用汽车正式举办了“EV?DAY”活动。

在这场盛大但又极度保密的活动上,据说通用汽车给美国媒体预展了超过10款纯电动车,并且发布了模块化的驱动系统以及搭载Ultium专属电池的通用第三代全球电动车平台。全新的电动车平台依托于巧妙设计的电池软包可以像是搭积木一样设定电动车所需要的地板,从而满足从SUV到皮卡、轿跑车型、商用车等不同类型产品的需求。

这是通用汽车对特斯拉发出的最有力的一声回应。或许多少年以后再看,这会是新能源市场格局转变的一个起点。

进入3月下旬之后,中国车企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营销节奏,除了不能让媒体聚集参加活动之外,各种线上发布层出不穷。当然,此时还主要是用年款车型来试水,没有把核心车型投放到市场上,毕竟那时疫情虽然得到有效控制,可是消费者并没有太多消费的信心。

在3月的最后两天,各家车企的2019年年报纷纷出炉,吉利、长城、广汽、上汽的年报都显示出去年净利润大幅下滑,并且对在市场展望的章节中都不约而同的表达了对今年销售形势不太乐观。

而3月31日还有一个消息是国常会确定了多项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其中包括将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但是没有额外更多的政策。如果真的是这样,汽车车企就要开始过苦日子了。

第四个30天

4月对于中国车企来说是在忙碌中开始的。随着武汉4月8日解封,工厂企业的全面复工复产已经从犹豫期转向了全面冲刺期,抓紧时间补回差额,因此车企的营销攻势也一波高过一波,已经把网上直播上市操作得非常熟练了。仅仅在4月10日这一天,就有包括特斯拉长续航后驱版、枫叶汽车、合创007等车型同日上市,而当天唯一上市的燃油车是奥迪A4L。

大概特斯拉是天生热搜的“体质”,割韭菜的风格再次在推出长续航后驱版这件事情上显现:国产Model?3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补贴后售价为29.905万元,而国产Model?3长续航后驱版补贴后的售价为33.905万元,但后者续航多出220公里以及拥有更丰富的配置。不过这显然不能阻挡特斯拉割韭菜的速度,3月份特斯拉销量已经突破了万辆级别,已经堪比BBA的豪华中型轿车销量了。

当然,买了特斯拉标准续航升级版的用户别急,这次还只是觉得买的不划算,很快特斯拉就会让这些新韭菜们知道什么叫“早买早亏”。

就在特斯拉以价换量、冲刺中国区销量的时候,不少中国车企的运营已经相当困难了,但是谁都没有想到,第一个倒闭的车企会是东风雷诺。

4月14日中午,东风汽车和雷诺汽车同时宣布了东风雷诺的“死亡”:双方拟将对东风雷诺进行重组,法国雷诺拟将其持有的东风雷诺50%股权转让给东风汽车,东风雷诺停止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而雷诺方面的“全新在华战略”中进一步称,雷诺燃油乘用车业务将暂时退出中国,集中发展电动车和轻型商用车。

东风雷诺的垮掉显然是中法汽车合资的又一次失败案例,甚至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东风雷诺拥有一个不错的开局,可是这里也是人才黑洞,东风日产和神龙公司的很多精兵强将调过去后最终都选择出走,最后留下一地鸡毛。而其实就在疫情之前,东风雷诺的员工还在准备着新车在北京车展的发布,一款全新的跨界SUV轿跑也登上了工信部目录,没有想到最终东风和雷诺还是决定关闭公司。

东风雷诺引起的小小波澜很快就消失了,市场并不会记住失败者,更何况2020年让所有人都自顾不暇。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3月中国车市乘用车销量为104.3万辆,同比下滑48.4%,这也是连续21个月的下滑;前3个月销量也仅为287.7万辆,跌幅超过45%,并没有出现什么汽车的报复性消费。而自主品牌的份额更是已经下滑到了40.1%,同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自主崛起的豪言壮语烟消云散。

另外,2020年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5万辆和11.4万辆,同比下降60.2%和56.4%。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7万辆和8.5万辆,同别下降61.8%和58.6%,这意味着如果扣除特斯拉带来的2万辆左右的增量,那么自主新能源汽车脊背上已经面临崩盘。

当然,新能源车型的发布还是在前赴后继,仅是在4月27日这一天就有两款纯电动新品发布——Aion?V表现一般,但是小鹏P7却有极高的关注度。

让人遗憾的是,原本定在4月底的北京车展延期,本应该喧嚣的4月末变得异常的冷清,甚至让很多人还不习惯。

在4月份还值得一提的是,4月20日这天纽约油价暴跌,5月交货的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暴跌300%,收于-37.63美元,再度创造了历史——这个价格也意味着只要你买桶就送油,甚至你拉走原油还倒贴仓储费。

而等到了4月的最末,特斯拉因为出彩的季度财报,股价已经再次回到了900美元/股,势头强劲,站上千元大关是板上钉钉。同时,蔚来终于官宣和合肥方面的合作,合肥将以战略投资者的角色投资70亿人民币,这彻底挽救了蔚来。

很快,蔚来将演绎最强逆袭。

第五个31天

5月的汽车新闻同样是埃隆·马斯克开启的,嗨了的状态下直接连发数条微博,高喊他自己都觉得特斯拉股价高估,之后股价一度迅速下跌了10%,从755美元开盘,收盘仅为700美元。可是第二天,特斯拉重新找回了升势,抵消了这次舆论危机。

不过马斯克对自己的说法倒是“知行合一”,很快就开始着手卖掉了3000万美元的豪宅——后来这个宅子由网易丁磊买下了。结果没有想到,马斯克很快就被市场多头打脸了。

5月4日,B站一则《后浪》引起了大范围讨论,一方面是80后前浪的感慨和刷屏,另一方面则是后浪吐槽B站是多么的脱离年轻群体。

说到底,这是一个偏重于功利向的营销企划,尽管得到了80后的认同,但可能也确实冒犯到了95后、00后的心思。B站想成为一个广泛群体的网站可以理解,毕竟流量为王,可是策略上还是有点偏差的。不久之后,B站又找来毛不易唱一曲《入海》,在公关上做了一些修正,可惜的是早已没有《后浪》的话题感。

实际上,B站此次“后浪风波”也显示出年轻人对待年轻化的态度,这对于车企来说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从事后结果来看,95后需要的不是被理解或者被认同,这种用60后老艺术家的演讲形式讲出来,就有点奇怪。真正的95后更倾向于亚文化的细分,亚文化的核心在于自娱自乐。一旦有全民共鸣了,那就不是亚文化了。所以,面向年轻族群的营销活动很难做到所有领域的全面点爆,更好的做法是各个亚圈层的逐一点燃,寻找更广泛的认同感。

5月应该算是车企完全进入工作状态的一个月,大部分的车企都开始恢复下线的活动,新车上市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光是5月份发布的新车就达到了76款——3月份的时候仅仅只有52款车。

一旦车企的新车上市节奏回到了正轨,车企的故事就少了。大概在这个月让车企们高兴的是从4月销量来看整体消费恢复有点超出预期了,4月比3月同比增长了35.6%,相比去年同期的跌幅也缩窄到5.5%。

事实上,进入5月之后,很多地方已经逐步放出了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由地方来补贴。典型是在浙江等地,地方除了对车型进行数千元到万元级别的补贴外,还想出了上牌抽奖的方式促进汽车消费,比如预设一等奖5万元、二等奖3万元、三等奖1万元等等,使得车辆上户的交管所都排起了长队。

5月过得极快,几乎到了月底美股就反弹了50%了,特斯拉股价也回到了800美元。

新能源和中国市场也成为传统车企破局的优先选项。就在5月29日这天,大众中国和江淮汽车均宣布,大众汽车将投资10亿欧元,获得江淮汽车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与此同时,大众还宣布,大众汽车(中国)将投资约11亿欧元获得电池生产企业国轩高科26%的股份并成为其大股东。

这一消息早已被资本市场注意到,在该事项宣布的前十天,江淮汽车的股价就“拔地而起”,从4.98元一路上涨到10元以上,完成了翻倍。同时国轩高科也完成了股价的翻倍。

第六个30天

6月的开场也特别有戏剧性。

在港股市场有一只股票叫做“五菱汽车(HK.0305)”,这是一只“仙股”,股价常年在0.15-0.2港元之间,如同一潭死水。

在6月3日这天这只“仙股”的股价突然暴涨,从0.196港元最高触及0.447港元,差不多涨了200%,即便是收盘时,也涨了50%以上。触发上涨的原因很简单,国内市场发现五菱专用车推出了一款“五菱荣光翼开启售货车”,这种货车尾厢两侧可以打开,然后很适合摆摊。因此,这辆车就被叫做“地摊神车”,一下就契合了时下最火的“地摊经济”概念。

第二天五菱汽车股价再度强势上涨,上涨了64%;第三天更是一度触及0.737港元,相当于三天涨了3.5倍左右。但是炒家们来得快也去得快,“地摊经济”显然只是一时举措,炒家们在第四天就抛货离场——股价当天就下去了20%,“地摊神车”也就闪亮了这么一下。

就在炒作地摊经济的同期,美股市场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尽管美国的疫情似乎越来越严峻,可是美股纳斯达克几乎收复失地,离历史高位仅仅几个点。而到了6月10日,特斯拉股价正式迈过1000美元大关,随后超越丰田汽车成为市值最高的汽车制造企业。

这样的局面让所有新能源从业者看到了颠覆的力量,也让传统汽车人感受到了内燃机时代从未有过的落寞。再加上前几天马斯克的SPACE?X成功用载人龙飞船将两名宇航员送上太空,让马斯克风头无二,成为这个时代最具魅力的创业偶像。这也无疑是助推特斯拉股价翻倍式增长的原因。

如果是由于特斯拉每股股价太高让你你选择蔚来股票的话,那也同样能赚得盆满钵满,蔚来的股价在前几天上涨到6.68元,相比2美元出头的低点翻了三倍。

新能源的兴起,也让传统车企倍感压力。层层传递之下,职业经理人就成为了最终责任人,就好像全球最大车企大众集团CEO赫伯特·迪斯一样。

虽然迪斯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很有突破性、敢于创新的CEO,但是伴随I.D?3和高尔夫8的交付延迟,大众的股东们对他的耐心也到头了。在大众集团6月8日的一次特别监事会会议上,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没有得到续任大众品牌CEO的合同,仅仅只保留了集团CEO,甚至还拒绝了他申请延长其的工作合同到2025年的提议。

值得注意的是,迪斯是传统车企里面对特斯拉的竞争威胁感知最高的集团高管,甚至就是他一直在喊“狼来了”。

中国汽车市场的活力也正在恢复,以超过所有人想象的速度。

6月13日开幕的重庆车展是一个很好的车市观察窗口。这次的重庆车展也算是2020年第一场比较大型的全国B级规模车展,或许组委会也担心人气不够,所以在媒体日没有特别限制非媒体的观众的进入,结果就是开展的第一天人头攒动,显示出超高的人气。

可是同样没有让人想到的是,就在重庆车展开幕的这一天,北京爆发了新发地市场疫情。一时间北京高度紧张,一下又进入了敏感期,外地也对进出京人员开始重点关注,所有人都担心会回到2月那个时期。好在北京在大面积检测的前提下迅速控制住了疫情的发展,而几乎除了北京之外,各地依旧保持正常状态。

因此,之后首次改名为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的“深圳车展”也同样热闹,除了没有北京媒体参与。尽管组委会没有透露具体的观展人数,可是从组委会给出的“车展规模达13万平方米,共有102个汽车品牌参展,展出新车近1000辆”等信息来看,各方也是踊跃参展。

进入6月下旬之后,车企的新车上市和活动就已经越来越多,光是新车上市数量就达到了85款,比如长安UNI-T、吉利豪越、新宝骏E300、广本新飞度、长安福特探险者等等关乎企业全年销量走势的重磅车型纷纷上市亮相。而还有更多的准备在三四季度上市的新款车型也在做发布或者试驾活动。

只是你以为市场已经恢复到了正常状态,但你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是,有那么多车企已经行至倒闭边缘。

先是纳智捷准备退出中国市场,接着赛麟被爆资金链告急,举报与维权齐飞。只是没想到的是王晓麟还没有认输,拜腾的戴雷率先举旗——在员工维权讨要三个月薪水之后——拜腾发布公告称将从7月1日起暂停中国区业务,主动离职者可以在离职之前结清欠薪。这家被寄予厚望的造车新势力倒在了黎明之前。

6月30日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特斯拉股价停在了1079.81美元/股,相比于2020年第一个交易日的开盘价424.5美元/股上涨了超过600美元——如果你持有到今天,那这个盈利数字会超过1200美元/股,前提是你需要经受住2、3月份那个如同过山车式的俯冲和拉升。

同样的,你如果是选择蔚来汽车股票,那么2020年的第一天股价为4.1美元/股,在181天后来到7.7美元,每股收益也达到了87.8%。如果你留到今天,这个盈利率会变为219.5%,足够让不少人财务自由了。

即便在A股市场,如果你选择了长安汽车,你也会获利匪浅:1月2日开盘价格为9.77元,到了6月30日已经到了11元以上,而近期高点则是13.6元。50%的收益率远远超过了其他中国汽车集团股票,长安汽车无疑是这一轮汽车企业里面的领涨龙头。

当然,也有失败的投资人,拜腾的那些小股东就是如此。这就是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

需要知道的是,资本市场突然增加的巨大流动性也吸引着大量企业重返国内资本市场。就在6月18日,吉利汽车就提出了回归科创板的。这意味着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车企将在港股市场上市15年之后,回到了A股进行融资,这或许是吉利稳固自己龙头地位的一种方式。

下一个184天

事实上,回顾过去的181天,中国汽车产业和全球汽车市场都经历令人瞠目结舌的下滑。

数据显示,今年1-6月国产车和进口车实际累计销售台数为783万辆,同比下滑26.3%。其中销量下滑最大的是东部和中部地区,均高达28%以上;同时一二线市场下滑27%左右,三线市场下滑高达29.6%。

这一数据相比中汽协统计的国产车批售787.3万辆还要少一些,更接近乘联会给出的770.4万辆国产车的数据。这也说明实际消费端的下滑还要更多一些,特别是三线市场的消费收拢高于平均水平,而三线市场一直被认为是消费升级的核心区域。

但是所有人也都看到了新能源车企的发展契机,尤其是特斯拉以让人惊讶的速度登上了全球市值最高汽车企业的位置——一家纯电动车企超过了所有传统汽车企业,那么汽车还是“汽车”吗?

因此,在即将到来的184天里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毫无疑问成为叙事的主线,预计众多的传统车企也已经准备好把自己压仓底的新货拿出来。只是让我们好奇的是,这些新车在面对的特斯拉的时候能成功吗?更让我们好奇的是,傲慢的马斯克是否还有能让特斯拉更傲慢的技术等待释放?

另一个值得期待的地方,是中国汽车企业能否借助这一轮A股的“牛市”有所作为。

今年大部分中国车企都遇到了资金链的困难,那些快垮掉的新势力不言自明,而就算是领军的一二线自主车企也并不好过。如果资本市场能够提供相应的支持,那么对于身处一线的中国车企来说这些资金将确保在新能源研发上的投入持续性,这将可能是真正实现对那些合资车企超越的机会。不过,资本对于车企也是有选择性的——只有承受住了这波暴跌“洗礼”的企业才有资格拿到那些丰厚的资金。

2020年接下来的184天,注定会是一个新格局的开篇,或许我们已经开始见证这个新篇章了。

文|JackieLXX

图|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用西方微观经济学原理分析石油价格高的原因

1月14日,钢铁和汽车产业振兴规划获院常务会议通过;2月4日,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也获原则通过;2月11日,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2月18日,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2月19日,轻工业和石化产业振兴规划获得通过;25日,有色金属和物流业振兴规划也获通过。至此,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部出齐,其实施时间将从2009年至2011年。可以预见,3年的实施将使上市公司中各龙头企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一年之计在于春。伴随春雷阵阵,院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种大规模、高密集的产业政策发布,为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所仅见。纵观十大规划,渡过当前难关是首要着眼点,更长远的目标则是通过产业调整,来实现产业提升和布局优化。接下来,制定出台这些规划的细则并付诸实施,当是更重要的工作。

汽车业调整振兴规划贵在一箭双雕

1月14日召开的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强调,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分析会议推出的具体举措,针对性强,见效果快,既有助于在短时间内拉动汽车消费,又有利于汽车产业和汽车社会的结构调整,可谓一箭双雕。

具体分析,汽车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目前我国现行的车辆购置税税率为10%,其计税价格为车辆不含增值税的价格。以购买一辆10万元的1.6升排量的车辆为例,消费者原来在购车环节应缴纳的汽车购置税为10万元÷(1+17%)×10%=8547元。而按照降低后的税率,这辆车的购置税为10万元÷(1+17%)×5%=4274元,消费者省下的四千多元的购置税,按照目前北京93号汽油的油价,能加将近800升油。

当然,这次购置税调整取简单地以1.6升排量为界限,好处是可操作性强,优惠面大,见效果快;但政策也有未尽之意,那就是暂没有将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的技术标准明确,并大幅度降低甚至免除其购置税。去年9月1日起,我国对排气量在1.0升(含1.0升)以下的乘用车,消费税税率已由3%下调至1%。从调整我国汽车产业和汽车消费结构的角度看,如果在购置税杠杆上再进一步加大对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的倾斜力度,这种政策组合拳将发挥巨大的消费引导作用。

汽车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记者认为,提升农用车辆的安全性能既有助于拉动内需,又能够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也有一举两得的功效。农民利用相关补贴淘汰安全性差的农用车,购买新的轻型载货车以及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有利于相关汽车厂家的销售,有利于降低农村及城乡接合部的恶通事故,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汽车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要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对此,各地方应当坚决落实。要着眼大局,算大账,不能从本部门利益出发算小账,为汽车消费设置各种门槛。例如,广州等地对小排量汽车上牌的限制就应当果断取消。如果国家有关部门能借这次政策调整的契机,大力清理各地限制汽车消费和小排量汽车的土政策,不仅对短时间内拉动内需有帮助作用,还会对调整我国汽车社会结构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汽车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要推进汽车产业重组。记者认为,当前,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应当积极进行兼并重组,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也应当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国内汽车业要想应对这次金融危机以及未来的挑战,首先要抓住危机中的“倒逼机遇”,进一步在主管部门的协调下,通过大手笔的购并改变产业小、散、弱的现状。主管部门应当立足未来参与国际汽车业的竞争,鼓励上汽、一汽、东风、奇瑞等参与并购,扶植起一两家年产销超过200万辆的汽车集团。

汽车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今后三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要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完善汽车消费信贷。

记者认为,这一系列政策为自主品牌汽车立足新能源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的双重保障。从近日公布的2008年汽车产销数据看,2008年中国汽车产销(含出口)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同比增长5.21%和6.70%。这在眼下的全球汽车市场显得弥足珍贵。而在汽车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刺激下,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以高于GDP增长的幅度继续攀升。这也意味着自主品牌汽车仍然有充足的发展空间,上汽、一汽、东风等厂家应当抓住这十分难得的机遇,立足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厂家只有立足朝阳产业的决战,在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重点突破,才有机会超越世界汽车巨头的百年积累;只有抓住危机中的机遇,以创新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在全球范围跻身未来汽车工业的盛宴。

石油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石油价格高的原因

分析国际石油涨价的原因及落实我们国家应对的措施是急切的

国际石油价格,从去年开始,就基本上处于一种逐步上扬的态势。目前,世界石油的价格上升到每桶55美元左右。在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前,世界石油有涨有跌,但是基本都稳定在每桶三十美元以下。

对于中国来说,这些年我们石油的使用量大约在2.4亿吨左右。其中,自己生产的大约有1.6亿吨,进口大约有0.8亿吨。进口量大约占国内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面对世界石油价格动荡和上扬,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作出客观冷静的分析是首要的,并且拿出切实立即可行的措施出来,是非常现实的。

自从前苏联在国家政治上发生重大变化以后,美国就一直处于一种单边的国家行为之中。九十年代,美国对于世界还处于一种调整过程,而在进入二十一世界之后,就变得更加有持无恐的地步。自从小布什通过一切手段上台之后,美国的内外政策和策略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过去世界,基本上从政治局势的大流上看,有三种力量存在着。一种是以美国为首的一股力量,一股是以苏联为首的力量,还有是那些不结盟国家的力量。随着原苏联国家政治的重大变化,使得那个激烈碰撞的敌对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是美国对世界的单边霸权的形成和行为。今后,世界面临的是一个维护和平和破坏和平的力量对比之中,所有的国家都必须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

美国在维系和扩张着他的霸权的时候,是通过军事和经济来支撑的。因为从政治行为上,美国已经失去了让全世界相信他的政治基础和道德行为准则。在这几年,美国在自己对外的所有行为上,始终就是保持住一种“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准则。什么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准则,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等等的一切,都对美国的对外行为没有任何意义上的约束。

在我们分析石油涨价的因素的时候,我们如果不首先认识到这一点,其他的都是一种妄言。

美国目前维系和扩张其霸权的手段,就如同上面所说的,只有两种。一种就是军事行为,一个就是经济行为。经济行为是首先的,也是整个国家所有行为的基础。而隐含在这经济行为中的核心,就是美元体系。对外殖民掠夺的方式,美国已经从十八世纪的最原始手段,发展到今天通过美元体系的运作,来达到同样掠夺世界经济的目的。我们千万不要淡忘发生在九十年代的东南亚经济危机,还有就是这些年经济困境不断的南美经济,值得现在的中国政治家们好好研究和应对。特别是发生东南亚的经济风暴,我们国家更要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来对待。

美元体系的建立,是有历史时间过程的,是从英镑的世界地位上转承过来的。从英国的殖民历史,要研究出英镑建立的历史进程。并且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过程,看看美元体系是如何建立、转承和变化的。而目前石油价格上涨,其实是美元体系变化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今天的世界石油的价格变动,不能再简单认为就是一个世界石油需求的变化引起了石油价格的变化。因为从这一两年世界石油生长和消费上看,世界石油的供求关系并没有发生重大的矛盾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关系的是,那个维系这世界霸权的美元体系,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危机。只是在这个危机没有全面彻底爆发的时候,美国在通过一切手段在挣扎着。关于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关心的人可以通过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和这次世军石油价格剧烈变化的原因和结果进行对析,可以得出他们是严格不同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现在的世界,是大多数国家都直接和间接地大量持有美元。也就是说通过美元的“坚定信心”,使得一些世界上很多人和很多的国家在相当程度上都持有大量的美元。而且,通过以美元为交易方式的金融衍生业务,又使得很多外国的投资者对美元的衍生交易物是通过美元去持有的。美元的货币及货币的衍生虚拟化,使得美国目前对于世界存在着大量的放债行为。而这个放债的过程,美国是更本不希望偿还的。通过变换方式,可以使得那些通过物流方式获得财富的人,通过美元体系的转化,使得这些物流方式的财富在美国所得之后在相当程度上变成了泡影。比方说我是一个设备商,通过设备出口获得一个单位量的财富。通过美国的金融方式,获得一种虚拟于货币之上的衍生物以电子符号的方式存留着。当这个电子符号所代表的真正物流价值贬值或者成为袍泡影的时候,就是美国无偿地占有了一个单位价值的物质。对于国内来说,肉是烂在锅里,无外乎是今天左口袋的钱倒到右口袋,明天右口袋的钱又倒到左口袋,物流价值方向并没有变化。

所谓世界经济秩序和规则,包括热衷得不得了的世贸协定,说白了就是美国人所制定的符合美国人利益的经济秩序和规则。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有相当程度的人,特别是在一个国家的领导层面上,为了一个所谓的协定还在那里欢欣鼓舞。不要说被冷静的国人所耻笑,就是那些获得最大利益者,在未来的历史当中都是不会有什么值得尊重的意义实现的,只是现在在一旁悄悄偷偷地乐着罢了。

维系着霸权,是有两个方面的。一个是维系霸权的代价,一个是维系霸权获得的利益。因此对于霸权的经济代价和收益,才是美国行为的真正准则。美国人从来是不会设计一个只有代价而没有收益的事情。在代价和收益之比上,收益率小了美国都是不愿意干的。这次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侵略占领,就是盘算之后感觉到可以获得最大利益才决心做的。因为这个过程可以给他带来两个最大利益,一个是经济上的利益,一个是军事上的利益。目前大家所看到的,只是经济上的利益,而军事上的利益又一次被人们所忽略和淡忘了。

至于代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的人说美国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死亡了一千多人,用美国人珍惜生命来证明美国这次战争是不值得的。这种论断是一片谎言,是最无耻的谎言。美国资本家从来就没有珍惜生命的概念,无论是对待世界人民还是对待本国人民,都始终是吸血成性的。所谓的廉耻,只是穿着礼物面对冠冕堂皇的公众场合的时候一副装神弄鬼的伪君子德行。对美国政治人物的认识,就从美国两百年间的原始积累到现代发迹的过程中的事实中去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用他们所描绘的象当事实去认证,而是用历史事实去印证这些丑陋无比的贪婪群体们。

这次世界石油的大涨价,首先要看看这世界石油的掌握着是谁。通过这次石油价格的巨大变动,那些持有美元的人和国家,还能说什么?而对于美国来说,无外乎是再多印点钞票,讲电子符号上的数字改大一点。就如同一口锅,获得每碗汤的代价是恒定的。但是为了获得最大利益,最好的方式就是锅里的骨头可以一直放在那里,但是加水的过程是不断的。现在的美元体系的维持,其实就是美国一个不断“加水”的过程。只要是体系维系着,美国的“汤”就在那里叫卖着,“水”也就不停地加着。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著名的人,坦诚希望国家也搞虚拟经济过程,我是不知道目的是为了什么。

在美国通过世界石油的掌控来达到“加水”的目的的时候,中国如何应对,确实是值得关注的。

看了这些日子的报道,我觉得国家在一些行为上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再思考的地方。

首先是国家希望通过不断扩大石油的来源及渠道方式,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在石油储量及开上,取一些急切的手段,也是非常正常的和合理,也是应该的。但是从目前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和见效上,我觉得应该是从两个方面共同去思考。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

目前国家措施上从报道上看,基本上都将重点放在开源上。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国家政治安全问题。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将希望的方向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是非常不现实的。因为任何时候,中国的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不能去这样做。前一段时间关于俄国的石油管道建设问题,别人怎样去做,我想那是一个别国的主权问题,我们无权干涉。问题是我们国内的一些人,忘记了尊重,忘记了主权,变得忘乎所以。在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上,总喜欢从自己的利益上去考虑。在这所有的讨论中,我至今是没有看到一篇冷静中肯的分析文章。爱国主义要是变成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给我们整个民族带来的伤害往往是最严重的。而这种严重的伤害结果,还经常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因此,在对待象石油管道这样的事情上,我们要约束好我们自己,做一些共同促进发展的事情,更多的时候要替别人也想想。设身处地,并不是一种设。强人所难,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在所有对外的关系上,特别是在石油这个问题上,中国在目前世界格局中,要看得更长远一些,要适可地超脱一些,尽可能去避免一些合作过程中的尴尬事情。不要在什么时候在所有的利益上都拼死去力争,学会舍弃,是今后中国人应该必须掌握的。

第二就是如何使用石油上。从目前世界使用石油的状况来说,主要用途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化工产品,再一个就是能源。目前世界上,相当多数的国家和人们,依然还是把石油当作一个能源来大量消费着。

我个人认为,我们国家应该取和世界上已经发达起来的国家所不同的方式。也就是说石油的运用上,我们不应该主要把它当作一个能源来看待,它应该首先是一个化工原料,次要的才是满足能源的需求。别的国家是通过汽车轮子运转的国家,我们中国就必然要如此走这样的发展道路吗?按照一般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我们中国达到这个标准不要说我们自己,就是世界也会带来一定的重大问题。走适合我们自己发展的道路,说和做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发展标准的参照物的选定,有的时候是非常难的。但是正确的发展观,确实是中国发展进程中所必须进行选择的

第三个就是远水不能解近渴。首先是在世界石油的购上,随着大量进口,必然付出很多,这恰恰是别人在近期内希望看到的,也是他们希望得到的。这是一个一箭双雕的过程,手段阴险得很。再就是对于国内来说,任何矿物从勘探到开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周期的。这个时候加大矿物的勘探和开,对目前来说暂时起不到缓解和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说,矿物的勘探和开是我国发展所必须的,属于一个中长期解决问题的根本性目标,但是时间上不能解决近期的问题。

因此,国家在着手研究和制定中长期目标的时候,适当地运用一些手段来解决近期问题,也是非常必须的。

目前面对世界石油价格上涨,作为我们国家的主要重点石油消耗工具,就是各种交通工具,特别是以汽油和柴油为能源消耗的交通工具。目前,我国以汽油和柴油为能源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内燃机车、飞机、轮船。因此从近期取的手段来看,目标选择就应该从他们开始。

我建议国家在近期内尽快实施交通能源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收。原因是一味提高油价,必然要引起其他价格的变动,使得一些行业受到损害。通过对不同交通工具征收不同的税收,可以补偿国家和大多数民众所受到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首先是对汽车进行征收能源税。

可以将汽车进行分类,分类后还要分级别。比方说轿车类,根据轿车自身的标准划分为A、B、C、D。轿车A级别的,属于一个规定型号范围(以发动机和车型共同来确定)的,定收取能源税一年两万元元。而轿车B级别的,年征缴能源税5万元。轿车C级别的,能源税年征缴10万元。轿车D级别的,年征缴能源税20万元。也就是说,级别不同,年征缴的能源税是不同的。这是也用不着限定一些单位购买什么轿车车型和级别了,买好车,就在能源税上多缴钱。你有钱买车,难道不应该缴税吗?

对于用来运货的汽车,可以根据吨位进行征缴。吨位越大,所缴税越少。但是在城市一个道路范围内,又要通过道路行驶设置,使得一般情况下不得行驶高吨位的货车。比方说一吨的货车,可能要象A级别的轿车一样年征缴2万元的税。而五吨的货车,可能只征缴15000元。十吨的货车,只年征缴10000元。而二十吨以上的货车,年征缴可能只需要5000元。一般农田使用的机械工具,可以按类计征。象收割机、播种机一类的,就不在能源税征缴范围。而对于拖拉机等,根据使用的范围和大小,适当征缴一点能源税,并规定不得从事营运范围。

征缴时限,以年为单位,在车辆年审之时一同办理,不得拆月、拆季收缴能源税。车辆一年之中不使用的,必须把相关车辆牌照及证件规存在法定部门。凡是没有缴纳能源税的车辆,一旦查出,除了补缴该年度的能源税之后,根据级别分别罚款0.5、1、1.5、2倍的罚款。比方说一辆B级别的轿车被查处没有征缴能源税,首先是补缴5万元的当年能源税,然后付罚款5万元。也就是说,级别越低,罚款越少;级别越高,罚款越多。

所有非国家武装装备车辆,都必须缴纳能源税,除国家认定职务人员之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减免。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使用国家武装装备车辆的牌号偷缴能源税,车辆使用者必须按照刑法法则承担车承担法律处罚。比方说某国家单位甲领导的专车是武警车辆的牌照,一旦被查处,除了立刻罢免一切职务之外,还必须按照刑法法则进行处理。因此,增加相关的法律,是必须的。

第二就是对航空运输也适当收入能源税。

原来收取了一个机场建设费,现在可以加一个航空运输个人能源税,同时降低保险费。将保险费二十元变成五元,由保险公司收取变成民航替国家代收,赔偿由国家来支付。目前每张机票可以设征收100元的能源税,根据具体条件由国家确定是否收取时间。

其他内河及海上航运,是否需要征缴能源税,到不是显得那么急切。至于铁路运输,可以征缴,也可以不征缴。即使征缴,一般意义要大于实际的征缴意义的作用。

还有就是对于车辆交纳能源数能源数能源税之后,在累计一个交纳年限后,要降低一个级别。比方说B级别的轿车,连续交纳五年后,第六年按照A级别的轿车交纳能源税。同样对于D级别的轿车也是如此,但是最低只能降一两个级别级别。如B可以降到A,但是C只能降倒B,而D可以降到C和B。

我们国家各种车辆保有量有数以千万计,如果落实能源税的工作做得彻底,一年下来国家的这部分税收大约要至少有1500亿以上,有可能远远大于石油直接税收。为此,国家在这部分税收的利用上还好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我们不但要讲税收的重要性问题,还要在今后认真仔细研究国家税收的利用问题。

比方说现在一些城市出租车及个体私营中巴,就是当地财政的一个重要支出来源。征收能源税之后,这些车辆除养路费、各种保险费等,就不能再交纳当地规定的一些营运费用了。否则就是一种双重缴费,会严重损害这些社会基层生活者的利益。另外就是所有的征缴对象的缴费标准必须是统一的,不得再出现区域差别。唯一的差别应该是在使用这部分税收上,根据经济差别分别按比例提出不同的税收用于地方支出。比方说北京经济发达,收缴的能源税是200亿,但是提取的比比例是20%,则北京支出的税收只能是40个亿。而西藏,征收的能源税可能是1亿,提取比例是百分之百,则当地支出的就是1亿。收取的越多,支取得越多,但是各地方的比例是不同的。剩余部分,就是中央直接支出的。

对于支出部分,必须是限定项目和地方。比方说只能是添置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公司的车辆全部由这部分资金来解决,公共交通部门不再承担公共运输工具的购置。如这部分支出全国每年有500亿,每辆车的购置费是25万元,则每年全国可以增添公共汽车20万辆。我想通过五年一个周期,全国的公共交通工具一定会得到彻底解决。另外,如再每年从这个里面使用500亿用于城市地铁建设,按照每公里2.5亿元的造价,则全国每年可以建成250公里的城市有轨公共运输。十年下来,全国重大城市有轨总里程,不会低于2500公里。设重点城市有轨历程平均是50公里,则至少有50个城市在十年里基本解决有轨公共运输问题。

我们设国家这部分税收是1500亿,除了那两项之外,还有500亿,十年就是5000亿,这5000亿国家集中起来不知道可以干多大的事情。

目前,我们国家的全年税收在两万亿以上,增加能源税按照1500亿总量及收,增收比例大约不到7%。由于征收的对象是单位、企业、收入高阶层,所牵涉的百姓不是非常多。特别是这部分征收对象,基本上不会是中低收入的家庭和个人,所以不会造成国家基础有什么伤害。由于是按照车辆类别和级别等进行收取,老百姓是可以认同的。至于那些单位、企业,通过说明道理,我想也是可以做到的。至于那些拥有个人车辆的富裕界阶层,肯定是要表示不满的,但是他们的经济收入也是他们能够承受得了的。对于这些利益群体,只要坚持下来,他们是会接受国家目前这种严峻的现实的。也就是说,面对目前国际上所形成的压力,可以变换成到单位、企业和一些富裕人员的身上。

这个过程,一定会在一定时间里使得车辆在一个范围减少,对汽车行业会有一个冲击和要求调整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这种能源税的方式,将过去那种不切合中国发展实际的东西,进行扭转,使得所有的发展过程都必须按照国家的要求去实施。具体立刻就可以表现在部分类别的车辆需求减少,另外一部分车辆需求增加,短时间内一部分车辆会停止使用。由于短时间促使一部分车辆减少,公路建设压力会减少,燃料需求量在短时间内就会降低下来,价格也会降低。

经过十年左右的经济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和运输方式,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如电力的要求会增加,煤炭需求会增加,轨道运输会增加,公共交通事业会打下好的基础。老百姓的大多数利益,通过公共交通的发展,会得到更多实惠和感受的。

目前,通过征收能源税的过程,手段是将进口石油的需求从8000万吨,通过半年左右时间能调整到4000万吨,或者使得我们国家石油进口量在数年里不再大幅度增加,也说明我们的使用手段基本目的达到。今后,随着发展,再针对一些使用煤炭的对象征税,我想中国的能源一定能够得到解决。下一步就是如何对税进行考虑了,比方说煤炭。包括煤炭的生产、加工和使用等企业,该认真好好地想想了。关停一些小煤矿为什么做得不得力,就是还没有从一种固有的利益思维中脱离出来。

我自己预测,在不算长的时间里,国家一定会在的利用上,会通过税收和政策上取手段的,我们期盼着这个过程尽快到来。

世界石油综合分析

全球三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危机(13年):1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 *** 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汇石油标价权,并将其击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是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危机(18年):1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

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

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

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

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

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 *** 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造成油价暴涨。

几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根据info.news.hc360 2004-06-1 整理

石油的分布与国际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

石油和水在国计民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

石油、天然气等是重要的能源。

在现代文明社会,如果没有了能源,一切现代物质文明也将随之消失。

冷战结束以来,全球面临经济发展与能源紧缺的双重压力。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能源安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世界石油的地区分布是不平衡的,许多国际矛盾和冲突由此引发。

从石油来看,到2003年底全球各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分布为,中东地区探明储量995.8亿吨,占全球总探明储量的57.4%。

主要集中在沙特 *** 、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曼、卡塔尔和叙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储量达849.3亿吨。

该地区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4%。

北面地区累计探明石油储量为2.6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17.2%,其中,加拿大的储量为245亿吨,仅次于沙特 *** ,居世界第二位。

在前苏联地区,独联体国家累计探明石油储量为106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6.11%,其石油产量为4.9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4.5%。

其中俄罗斯石油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沙特 *** 。

此外,亚太地区探明石油储量52.4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5%;非洲地区为11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6.6%;南美地区探明石油储量134亿吨,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7.7%。

(参见://info.news.hc360 2004年6月2日。

)世界石油地区消费量与石油拥有量存在严重失衡现象,而石油在国家发展中有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因此全球围绕油气的争夺一直非常激烈。

如北美、西欧、亚太三个地区的石油探明储量不超过世界总量的22%,而其石油消费却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近80%,于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说三分之二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其中60%来自中东;欧盟70%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除了从中东进口石油外,欧盟借助非洲许多国家曾是英法殖民地的“优势”,在非洲石油开发中已领先一步。

西方大国对石油和市场的控制和争端和不断加剧,战略成为大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增强危机处理能力,经历过石油危机的西方大国先后立法、以确保石油的战略储备。

如美国制定的《能源政策与保护法》,日本有《石油储备法》、德国有《石油及石油制品储备法》、法国制定的《关于工业石油储备库存结构的58-1106号法》,都明确规定了储备目标和规模。

*** 储备加上民间储备,美、日、德、法的石油储备量分别相当于本国158天、169天、117天和96点的石油消费。

中国正加快战略石油储备的立法工作,力争在几年之后中国的石油储备能够达到180天的安全消费量。

石油与国际政治

从近几十年来国际关系的现实可以看到,石油和水是国家间发生战争和冲突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谋求对石油的控制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之一。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非洲一些国家的内战、日本阻挠中俄“安大线”石油管道项目,以及涉及中国 *** 的南沙群岛问题等,其背后都存在着深刻的因素。

过去半个世纪中,仅仅由水引发的冲突就达到500多起,其中20余起演变为武装冲突。

随着石油和水的日益紧缺,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将更加突出,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全球能源争夺战也将愈演愈烈。

国际石油市场新动态

(环球时报2004年12月29日第915期)

● 国际油价大幅上涨

2004年,国际油价一路走高,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

今年1月初,纽约商品原油期货价格为每桶32美元左右,而到了10月25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居然达到了每桶55.67美元,涨幅达73%!

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给世界经济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率下降约0.3百分点。

高油价给消费者带来了影响,是家庭能源支出增加,不得不削减其他开支。

油价持续上扬还使得企业成本上升,盈利空间缩小,尤其是航空、汽车等领域的企业,日子更加难过。

在居高不下的有油价面前,尽管亚洲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减缓,但由此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已显而易见,亚洲经济潜伏着滞胀的危险。

● 尤科斯公司解体

2004年7月,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尤科斯公司拖欠税款按进入司法程序。

迄今为止,俄税务部门要求尤科斯公司偿还的税款已超过了275亿美元,该公司目前只偿还了39亿美元。

由于事关国际石油市场的安全和利益,如何解决尤科斯的巨额债务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是2月19日喜,鲜为人知的神秘买家贝加尔金融集团以2,607.5亿卢布(约合93亿美元)拍得尤科斯“王冠上的明珠”——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76.79%的股份,引起外界一片愕然。

之后仅3天,国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就被证实为尤甘斯克的真正买家。

俄专家认为,由于尤科斯公司解体及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国有化,俄罗斯 *** 重新恢复了因苏联解体和国有企业民营化而丧失的对石油天然气领域的管理能力。

世界石油市场现状综合分析

从石油的供求分布来看,“不平衡”一词可点破其中的根本特征。

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平衡,才从根本上导致了国际上各种因石油问题而产生的纠纷甚至是战争。

因石油问题而引起的战争和地区纷争愈来愈多,如美国借口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对伊发动军事行动,就是一个明证。

由地区纷争与战争引起油价波动的幅度不断变大。

历史上曾于2004年10月22日达到油价(轻质低硫原油)每桶55.17美元的最高点。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石油不断走向枯竭,几十年后,使用石油将成为历史。

今后国际石油市场将充满更多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