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8年棕榈油为什么高

2.豆油为什么会涨价?

3.美豆油跟美原油有什么关系

4.今年大豆的收获怎么样?

2008年豆油价格_2008年豆油期货暴涨

不一定,福临门大豆油和其他大豆油一样,有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油之分。

一般说来,非转基因大豆油价格较高,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注意一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购买。

其实,非转基因的大豆油会在明显的位置标注上,因为它比较贵。转基因的大豆油一般都标注着“XX一级大豆”,大家主要要看原料的位置,会标明是转基因大豆。

国内的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大豆油现状

1、国内不允许种植转基因大豆

这是很多人所不了解的,也是最为担心的。现实情况是,在我们国家,生产领域是不允许有转基因大豆存在的,什么意思?就是说,在我们国家的农田里,是不允许种植转基因大豆的。

2、允许进口转基因大豆,但有严格限制

转基因大豆是允许从国外进口的,但是有严格限制:一是在海关申报的时候,必须标注是不是转基因的,国家要有备案;二是如果进口的大豆是转基因的,只能用来加工,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不能让人吃。

2008年棕榈油为什么高

影响豆油期货价格的因素有四种,分别是(一)豆油的供应情况;(二)豆油的消费情况;(三)相关商品、替代商品的价格以及(四)农业、贸易和食品政策的影响。

(一) 豆油的供应情况

1. 大豆供应量

豆油作为大豆加工的下游产品,大豆供应量的多寡直接决定着豆油的供应量,正常的情况下,大豆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豆油供应量的增加。大豆的来源主要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国产大豆,另一部分是进口大豆。

(1)国产大豆供应情况

我国的东北及黄淮地区是大豆的主产区,收获季节一般在每年9-10月份,收获后的几个月是大豆供应的集中期。近年来我国大豆产量维持在1600万吨左右,其中有接近半数的大豆用于压榨。

(2)国际市场供应情况

近几年全球年产大豆2亿吨以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08/09年起年进口量达到4000万吨以上。

2. 豆油产量

豆油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大豆供应量、大豆压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一般来讲,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豆油的产量与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反向关系,豆油产量增加,价格则相对较低;豆油产量减少,价格则相对较高。

3. 豆油进出口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豆油的消费量逐年增加,其进口数量也逐年抬高,豆油进口量的变化对国内豆油价格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2006年以后,随着进口豆油配额的取消,国内外豆油市场将融为一体。这样,豆油进口数量的多少对国内豆油价格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强。

4. 豆油库存

豆油库存是构成供给量的重要部分,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在多数情况下,库存短缺则价格上涨,库存充裕则价格下降。由于豆油具有不易长期保存的特点,一旦豆油库存增加,豆油价格往往会走低。

(二)豆油的消费情况

1. 国内需求状况

我国是一个豆油消费大国。国内豆油消费高速增长,保持了12%以上的年增长速度。

2. 餐饮行业景气状况

我国植物油生产和消费位居全球前列。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的人数不断增加,餐饮行业的景气状况对豆油需求的影响非常明显。

(三)相关商品、替代商品的价格

1. 大豆价格

大豆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豆油的生产成本。我国许多大型压榨企业选择进口大豆作为加工原料,使得进口大豆的压榨数量远远超过国产大豆的压榨数量,从而使豆油价格越来越多地受到进口大豆价格的影响。大豆压榨效益是决定豆油供应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大豆加工厂的压榨效益一直低迷,那么,一些厂家将会停产,从而减少豆油的市场供应量。

2. 豆油与豆粕的比价关系

豆油是大豆的下游产品,每吨大豆可以压榨出大约吨的豆油和吨的豆粕。豆油与豆粕的价格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多年的经验,多数情况下豆粕价格高涨的时候,豆油价格会出现下跌;豆粕出现滞销的时候,大豆加工厂会降低开工率,豆油产量就会减少,豆油价格往往会上涨。

3. 豆油替代品的价格

豆油价格除了与大豆和豆粕价格具有高度相关性之外,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棉籽油等豆油替代品对豆油价格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豆油价格过高,精炼油厂或者用油企业往往会使用其他植物油替代,从而导致豆油需求量降低,促使豆油价格回落。

(四)农业、贸易和食品政策的影响

1. 农业政策

国家的农业政策往往会影响到农民对种植品种的选择。如近年来国家通过调整相关产业政策引导农民增加大豆播种面积,从而直接增加了国产大豆产量。2004年5月1日以后,我国实行了新的植物油标准,提高了对植物油的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要求,新增了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指标检验。这些政策对豆油价格都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2. 进出口贸易政策

从历年的情况看,国家进出口贸易政策的改变对于我国豆油进出口总量有着较大的影响。例如:1994年国家税务总局对进口豆油关税税率进行调整,关税税率从20%调减至13%,同时花生油、棕榈油等其他植物油的关税税率也出现不同程度下调,导致了豆油等植物油进口量大增,豆油的供应量快速增加。

3. 食品政策

近几年,随着禽流感、疯牛病及口蹄疫的相继发生以及考虑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了新的食品政策。这些新的食品政策通过对食品、餐饮行业的影响进而影响了豆油的消费需求。

豆油为什么会涨价?

因为2008年的棕榈油正处于丰产期。

2008年进入商品期货市场,当年9月份正逢金融危机做空棕榈油资金翻五倍。

22年三月三大油脂再度不断刷新前高,其中三大油脂绝对价格均达到仅次于2008年的高位。分品种来看,棕榈油走势最为亮眼,印尼出口限制导致国内进口亏损严重,近端供应矛盾仍无法解决,01和03合约均出现强势的期现回归趋势。豆油基本面也比较过硬,油厂开机偏低抑制供应产出,年后终端消费恢复,豆油库存维持80万吨以下的偏低水平,现货基差亦高位上行,但因自身热点有限,走势远不及棕榈油。相对于豆棕油的趋势上涨,菜油的走势仅能概括为偏强震荡,前期菜油被注入过多的乐观预期,但现实库存偏高需求较差,但预期并未发生改变,未来菜油仍有望回归强势。

美豆油跟美原油有什么关系

受国际海运费上涨的直接影响,我国进口大豆、豆油的到港成本不断攀升。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大豆油的价格不会下降,不过花生油和香油价格仍会保持稳定。受大豆期货上涨的影响,国内大豆油也开始全面涨价,一天之内,5升装的金龙鱼大豆油从41元上涨到44元,5升装火鸟大豆油从39元上升到43元,5升装福临门大豆油从39元上升到43. 5元,平均涨幅超过10%.

除了猪肉和鸡蛋,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便是食用油了。遗憾的是,食用油也没有逃离价格暴涨的怪圈,其涨幅甚至高于股票的涨幅。

发改委表示,目前中国食用植物油库存较多,货源充足。那究竟是商人囤油导致价格上涨还是原料价格飞涨?经过一系列调查。记者发现油料价格上涨的最大原因竟然来自一场悄无声息的国际大豆定价权争夺战。食品占CPI权重的30%强,而油料价格的上涨则直接拉动了CPI的增幅,因此作为CPI的调查之一,食用油的价格上涨波幅引起了记者注意。

据调查,仅仅是2007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5L胡姬花特香压榨一级花生油的批发价涨8%,售价110元、5L金龙鱼调和油从56元上涨至60元,5L的鹰唛玉米油从60元涨到65元,5L的金龙鱼玉米油从68元涨到70元,5L胡姬花压榨一级花生油从88元涨到95元,而5L胡姬花特香压榨一级花生油要涨到130元/瓶,涨幅近五成. 而在众多的食用油品种中,口味已经被普罗大众接受的多是花生油,菜油以及大豆油,而大豆油的销量又占所有油脂销量的60%,因此,本次调查记者便以大豆的涨幅作为样本。失去大豆定价权如此全面的价格上涨,其原因主要来自于油料价格的上涨,而作为油料的花生、玉米以及大豆等,其价格为何涨幅如此剧烈? 一位熟悉大豆的业内人士说,“三年前中美爆发的‘大豆战争’,让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急剧萎缩,后来在国际上,我们就失去了大豆的定价权。”

从2001年下半年至2003年,由美国CBOT市场带动,大连期交所的大豆合约从1700元附近起步,到了2003年8月,由于美国大豆产区天气干旱,其后美国农业部的月度供需报告出台,对行大豆情形成推波助澜,2004年初至4月5日的最后上冲阶段,美盘创出近16年的新高,同期大连期交所的大豆合约创出4100元的历史纪录。

此时,正值白宫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为缓和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向美国派出农产品(行情论坛)购团,购了150万吨大豆。当时中国代表团在4100元/吨左右的价格上签下订单。然而此后一个月,大豆价格跌至3100元/吨。

“当时中方由于信息不通畅和缺乏国际贸易经验,片面听信美国公布的虚研究报告,从而在国际豆价大幅下跌前夕在高价位上吃进了大批大豆。”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说。这个时候,美豆如潮涌入,豆价持续暴跌,山东依靠进口大豆的加工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国内种植业也遭受重创。2006年主产区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比2005年减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减少600万亩,总产量由130亿斤降至92亿斤。

种植面积连年锐减掀起新一轮题材炒作,豆价再度攀升,同时也加深了国内市场对进口的依赖。油籽杂志《油世界》11月28日发表报告预计,中国在2007/2008年度的大豆进口量将从2006/2007年度2872万吨增至3400万吨,以弥补国内产量损失所带来的供需缺口,并抑制国内高企的大豆价格。

“3年前美国人在高价位上把大豆塞给中国,让你狠跌3年,跌得你种植面积萎缩了,现在美国人又趁势再拉高,再逼你高位吃进,再让你狠跌,我们可能被人家玩于股掌之上。”一位观察大豆市场3年的分析人士说。

大豆危机导致“产业失窃”

中国原有的大豆加工企业大多分布于东北大豆主产区附近,随着中国加入WTO,大豆市场开放,然而当廉价进口大豆大量涌入时,这些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陷于劣势地位,因为国产大豆不但出油率比进口大豆低2到3个百分点,而且是依赖农户小规模生产,成本高于美国的机械化种植。为了摆脱困境,加工商们纷纷来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销区,依托港口建厂,转而加工进口大豆。在中国大豆压榨能力大肆扩张之时,世界大豆的总体生产水平又正处于下降周期,因此众多压榨企业争抢原材料,反而加剧了定价权的丢失。

由于在国际大豆的期货市场中缺少话语权,国内的大豆价格始终要伴随着国际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而在今年国际豆价屡创新高的同时,国内的大豆产量大幅的锐减。而豆农对于种植大豆又散失了信心,使得种植面积大幅减少,2006年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比2005年减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减少610万亩,减少了12%。

作为豆油的原料,大豆价格随国际价格起落,其波动反应必然也就辐射到我国的食用油领域。因此在今年我国油价持续上涨来看,其直接的原因是:丧失国际定价权!

国储油双刃剑

大豆油一度是北方超市里的抢手货,原因是大豆油比花生油便宜得多,然而在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三大食用油中,要论起涨价的速度,还是大豆油数第一。

而在整个油料作物方面,近几年的生产规模萎缩是其中重要的因素。2006年,我国油料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了1000多万亩,2007年比2006年又减少了1000多万亩,产量下降,再加上国内的需求增长,油料自给率低,只有40%多,因此2007年在时逢大豆价格上涨时期,其他食用油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为了平抑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国家粮食部门曾在2007年9月份首次将国家储备油以竞标的形式投向市场。全国投放总量达到20万吨,其中豆油17.8万吨,菜籽油2.2万吨。作为分会场的华南粮食交易中心负责人陈总经理向记者坦言,国家打开粮食储备,其目的是为了供需关系基本平衡,希望能够以此开控制油价的上涨,但是这样的做法其实不会产生多大的平抑物价的效果。

2007年9月28日的竞标现场,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的会场里聚集着南方部分省区的油商,当时巢湖、苏州、东莞地区的大豆油的起拍价都在8150元/吨—8750元/吨之间。一个起拍单位通常是1000吨左右。负责拍卖的储备部刘经理事实上在肯定国家的这一做法:“这是国家第一次公开卖国储油啊!而且来竞拍的都是食用油的加工企业,竞标成功后,他们必须承诺在一个月内将所竞得的食用油向市场投放。这么一来,市场的缺口就相对小了,价格也就自然低了起来。”

而从厦门专程赶来竞标的陈乔在为一家食用油企业服务,在他眼里,这事实上并不是一件要为市场做善事的商业机会,“国际大豆(价格)一直在涨,而且后市也在看涨,这样的一批油下来,我们做加工的当然负担就小了!”据陈乔透露,事实上来竞标的大多都是食用油加工企业,也有一些大型的食用油品牌厂家的人,比如南方的金龙鱼和北方的鲁花等厂家,在他看来,这样的竞标会,其实是一场降低企业风险的盛宴,“主要是这个价格(竞标价格)比市场上的价格低,与此同时,后市看涨的预期很强烈。”而对于能否通过国储油的公开发售以平抑食用油价格上涨,陈乔答得很直接:“不会。”这时,苏州的中央储备量直属库的大豆油正以8510元/吨的价格起拍,通常这样的起价,成交价都会在9000元/吨左右成交。

负责研究我国粮食产业的研究员胡锋也同意这一观点,由于食用油并没有太大的季节差异,因此需求总体是平稳增长的。国储油的竞拍,只是减少了企业的风险,油企不会因此而将这批油降价出售,特别是在后市看涨的情况下。

截止至2007年12月27日,我国的豆油的价格正在10000元/吨上坚挺地走着。其中沈阳的价格达到了11700元/吨,广州的出厂价也达到了11800元/吨。天津、山东、张家港、厦门等地的价格也都在1100~12000元/吨左右。与前一天相比(12.26日),沈阳的价格上涨了200元/吨,广州的价格也上涨了400元/吨,全国这一天的涨幅在400~500元/吨之间。与2007年9月底的那场竞标相比,每吨已经高出了2000多元。

今年大豆的收获怎么样?

都是商品期货,一个是外盘化工系,一个是外盘农产品油脂类

 柴油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原油,生物柴油作为重要的中间转换环节,将原油价格的波动最终传导至豆油,近年来豆油期价被动跟随原油的迹象较为明显。所以CBOT豆油期货连续合约与NYMEX原油期货连续合约的每日收盘价格数据多数时间具有较强的联动性。

美国对生物柴油产业的扶持政策

美国对于生物能源的扶持政策,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开始的限制进口乙醇的关税政策。2005年以来,美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应政策措施,以加快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步伐。而这些政策的根源即为“可再生能源标准”(RFS)。

《2005年能源税收政策法案》授权美国环保署全面实施RFS,要求每个汽油及柴油生产商和进口商向运输燃料中添加可再生燃料,并规定了可再生燃料的最低用量标准。目的在于减少美国对原油的进口依赖,同时提高能源供给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以实现能源多样化。2007年美国国会通过《能源独立与安全法》,RFS得到进一步扩展和补充。2010年调整后的RFS(下称RFS2)对于每年生物质柴油最低使用量的规定为:2011年应达到8亿加仑,2012年最低总使用量标准增加到10亿加仑,此后直至2022年总使用量标准将以10亿加仑为基准并不低于10亿加仑。

为实现生物柴油使用量的连续增长,美国联邦以及各级地方在RFS的指引下推出多项补贴政策,主要包括:对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每生产1加仑农业生物柴油补贴1美元;使用非农业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如黄油脂等回收油脂,每加仑补贴50美分等。该项政策于2011年年底到期,2010年曾暂停一年。此外,联邦要求各部门购燃料时优先选择生物柴油,并对可再生燃料研发提供资助。而且各地方对可再生燃料的研发、生产和消费额外制定了不同程度的激励措施、法规和应用。

美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现状

此前在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美国的上述努力成效显著,其国内生物柴油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数据,在RFS启动的2005年当年,美国生物柴油产量由2004年的不足100万加仑跃升至250万加仑,成为生物柴油产业快速扩张的起点。2009年年末补贴政策到期,生物柴油的加工利润随之出现严重缩水,产量也因此下降近四成。

2011年美国重新启动税收优惠政策,生物柴油产量出现爆发性恢复增长,总产量达到8.6亿加仑,超过8亿加仑的RFS2最低使用量标准。2013年1美元的税收减免政策再次恢复,并在同年年底到期。2014年美国参议院财政部多次提及恢复每加仑1美元的税收抵免,但最终并未通过。美国国内生物柴油的消费情况与产量的演变过程相似,生物柴油使用量过去几年飞速增加。而在生物柴油的国际贸易结构中,美国已经由2007年之前的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生物柴油与豆油的联动关系

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包括多种动植物油脂,其中豆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生产的生物柴油绝大部分来自豆油。2007年RFS2的出台激发了美国生产生物柴油的热情,原料来源范围越发广泛,进口加拿大菜籽油、玉米油以及多种动物油脂更多地应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豆油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80%下降到2009年的49.2%,此后保持在50%左右。生产成本在原材料选择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豆油与其他油脂的替代联动作用不仅表现在食用油脂领域,还反映在工业应用方面。

美国是传统的世界大豆主要生产国,年产量在8000万—9000万吨,其中半数左右用于压榨,其国内豆油年产量在770万—950万吨之间。RFS实施后,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豆油数量开始快速攀升,工业用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连创新高,2007/2008年度工业用量达到147万吨的阶段性高点,此后经过两年的休整,2010/2011年度豆油工业用量重回升势,近三年每年在210万吨左右。虽然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豆油数量不到总产量的三成,但其对豆油总需求的影响较为明显。以2010/2011年度以来豆油工业用量与美国国内豆油总需求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两者的相关性系数为0.465,可见豆油制生物柴油对于豆油的需求以及价格的影响不可小觑。

通常生物柴油的价格波动会对其产量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刺激或者抑制其原材料油脂的需求。依据以上论述,豆油工业消费量与其最终总需求量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豆油制生物柴油产量的增减,引发豆油总需求量的变化,最终体现在豆油甚至上游大豆的价格上。近年来豆油与大豆的价格波动率增大即是对柴油价格变动的反应。为了探究生物柴油与豆油的联动效应,将美国低硫柴油与豆油的价格数据进行比较,观察两者的变化方向以及变动频率,发现两者的变化特征较为一致,证明原油与豆油价格具有较强的联动性。

为了更好地比较豆油和原油的变化方向和速度,将原油和豆油进行比值处理,可以发现比值与豆油价格走势基本一致,并且吻合度要高于原油。一般当比值从高位回落时,CBOT豆油价格处于下跌趋势中;而当比值扩大,CBOT豆油价格往往随之上涨。2008年至今两者只出现三次背离,第一次发生在2010年9月至12月。当时俄罗斯小麦遭遇干旱,在拉尼娜现象出现并且发展速度快于市场预期等利多因素提振下,美豆油涨势远超原油,造成比值下降,豆油和原油共同上涨。第二次发生在2013年3月至5月,当时南美物流出现严重延迟,美豆出口旺盛,对美豆陈豆供给担忧情绪加重,成本推动美豆油独自上涨。第三次发生在2014年3月至7月,当时南美和北美大豆接连丰产,再加上全球棕榈油产量增加,全球油脂供应异常充裕。受此拖累,美豆油期价大幅下挫,与此同时,原油价格高位振荡,最终原油与美豆油比值扩大。

豆油价格与原油/豆油的比值具有较明显的同向运动特征。其背后传导逻辑是柴油受制于上游原油价格,同时和豆油制取的生物柴油互为替代物。在生物柴油中间作用下,原油价格的波动最终传导至豆油。受到页岩气革命影响,当前国际原油期价跌至60美元/桶以下,美豆油期价受到巨大压力,预计后期将继续振荡回落。

一句话,不好

据有关方面提供的信息,大豆收获开始,市场价格下降。

目前安徽、河南的大豆收获已基本结束,山东、河北大豆收获已超

过90%,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大部分收获已经超过80%,黑龙

江大豆收获面积已超过60%。

今年的大豆质量较好,山东、安徽大豆的出油率基本都可以达到

15--16%。

但是刚刚收获的大豆的含水率有些偏高。

安徽新产大豆的油厂收购价为0.96元/斤(合1920元/吨),

河南的收购价格较安徽高出1--2分/斤,为0.--0.98

元/斤(合1940--1960元/吨)。山东大豆的油厂收购价格

在2000元/吨左右。这些新产大豆的水份含量和出油率均为15-

16%,但商品相对而言较少。黑龙江大豆收购价目前依然维持在

0.87元/斤的水平上。由于大规模的上市还未到来,农民惜售,油

厂在豆粕和豆油价格节节跌落的情况下也不敢冒然收购。

国内市场上,由于8、9月份港口大豆积压非常严重,抑制了国内

大豆市场价格的上扬,有消息表明,山东港积压数为42万吨,疏散速

度非常慢。9月下旬河南、安徽新产大豆率先收获,山东地产大豆也陆

续开始收获上市,东北大豆10月份开始大批量上市将直接导致原料供

应充足,而国内压榨企业在经历了7、8、8三个月的压榨高峰期以后,

对大豆的需求将有所减少。农民在变现的压力下将加快大豆的上市步伐,

短期内的供需矛盾形成了大豆价格上涨的巨大压力。另外,考虑到已下

发的棕榈油配额60万吨年底前必须用完,以及近期菜籽进口有所增加,

国内大豆价格在年底前回升阻力重重。

进口大豆华北地区比上旬下跌30--80元/吨,大连、山东和

天津基本上在每吨2050元左右,华东地区港口成交价大都在2150

元左右,基本与上旬持平。

国际市场上,美国大豆收割进展顺利是大豆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美国农业部(USDA)10月10日称58%的美国大豆已收割,高于

41%的五年平均。10月12日USDA公布的月度作物报告预计

2000年美国大豆产量28.23亿蒲式耳(合7650万吨),出口

量9.65亿蒲式耳(合2616万吨),期末库存估计仍为3.65亿

蒲式耳(合989万吨),大豆压榨量16.15亿蒲式耳(合4377

万吨)。USDA估计2000/01年度巴西大豆产量3350万吨,

出口量990万吨;预计阿根廷大豆产量2260万吨,出口440万吨;

中国的大豆进口量72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