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重油价格_2008年油价最高点
1.关于近几年委内瑞拉的石油经济状况和现今存在哪些经济问题?详解!!
2.重油沥青开技术
3.石油石化行业的产业链
4.哪里有废油处置厂
5.植物油燃料能够开票吗
01 白油已经在征收消费税
中石油下属公司公布《产品价格调整说明》,该说明中表示,在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下, 中石油集团下属各炼厂所生产的工业白油、食品级白油产品在成品油消费税缴纳范围内,按要求应缴纳相应的税费。
02 工业白油相继纳入消费税范畴
近两年来,成品油消费税动作不断,异辛烷组分,轻循环,混合芳烃,稀释沥青,工业白油相继纳入消费税范畴,但各有各的情况。
2008年,《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08]167号,以下简称《通知》),对成品油消费税征收范围进行了调整完善。
根据《通知》规定,除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溶剂油外,对以原油或其他原料加工生产的用于化工原料的各种轻质油均按石脑油征收消费税,对各类重油、渣油均按燃料油征收消费税。
由此可见,2008年成品油税费改革后,凡属轻质油或重油、渣油的产品,无论取何种名称,无论是用做调制成品油还是化工原料,都应缴纳消费税。
第47号公告和50号公告就是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从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公平税负的角度,进一步明确纳税人凡生产加工符合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征税规定的产品(以下简称应税成品油),无论以何种名称对外销售或用于非连续生产应征消费税产品,均应按规定缴纳消费税。
争议不少
01 白油征收消费税的争议!
通常意义来看,我们将成品油消费税的判定分为五级:
第一级,属于财税[2008]167号的情形,征收消费税;
第二级,根据产品的化学特性进行排除,如单一分子式的化学物质;
第,产品的生产许可进行区分;
第四级,产品的主要原料和外观形态进行区分;
第五级,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区分。
而工业白油是有明确行业标准的——NB/SH/T0006-2017(原SHT0006-2002)。
很多非财税专业的朋友认为工业白油不一定流入调油领域,征税有争议;
很多财税专业的朋友认为工业白油有行业标准,征税有争议;
很多朋友认为这是一种对财税[2008]167号和2012年47号公告的突破,改编了消费税的判定逻辑,即使要征收,也应该下发新的明确文件,不然可能引发行业对无序扩大的担忧。
02 工业白油到底要不要缴纳消费税?
大部分从业者认为符合行业标准都可暂免征收消费税,是因为下图:
重理逻辑
01 先看成品油消费税判定五级依据!
通常意义来看,我们将成品油消费税的判定分为五级:
第一级,属于财税[2008]167号的情形,征收消费税;
第二级,根据产品的化学特性进行排除,如单一分子式的化学物质;
第,产品的生产许可进行区分;
第四级,产品的主要原料和外观形态进行区分;
第五级,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区分。
先看成品油消费税的判定五级中的第一级别:财税[2008]167号对润滑油的定义:
润滑油是用原油或其他原料加工生产的用于内燃机、机械加工过程的润滑产品。润滑油分为矿物性润滑油、植物性润滑油、动物性润滑油和化工原料合成润滑油。
润滑油的征收范围包括矿物性润滑油、矿物性润滑油基础油、植物性润滑油、动物性润滑油和化工原料合成润滑油。
以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性基础油(或矿物性润滑油)混合掺配而成的“混合性”润滑油,不论矿物性基础油(或矿物性润滑油)所占比例高低,均属润滑油的征收范围。
再对比NB/SH/T0006-2017行业标准,可以认为白油属于润滑油的一种。
如果符合第一级判断逻辑,那就属于消费税的判定范围,不用进入再下一级的判断逻辑,是不是这样的呢?
02 继续看消费税相关公告的解读
我们来看2013年09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发布的 关于《消费税有关政策问题补充规定的公告》的解读。
从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区分。对外观形态和生产所需主要原料与应税成品油相同或相近的产品,如符合该产品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按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检测证明备案的,可视为非应税产品,否则,视同石脑油或燃料油征收消费税。但,对通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其他方法可以确认属于应税成品油的,即便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也应征收消费税。
关于近几年委内瑞拉的石油经济状况和现今存在哪些经济问题?详解!!
所谓“国际大石油公司”就是指那些依靠私人资本创建和经营的跨国石油公司。提起国际大石油公司,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们庞大的经营规模、横跨全球的业务范围、卓越的盈利能力和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巨大影响力。在2006年度《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前十位中石油公司就占据了五位。埃克森美孚位居世界500强榜首,361亿美元的高额利润使其成为全球500强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公司(每天为它带来近1亿美元的进项),3399.3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使这个老牌石油大亨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埃克森美孚的石油和天然气日产量几乎是科威特的两倍,公司在全球六个大洲均拥有能源储备,油气储量超过了全世界任何一家非性质的公司。位居前十名的其他几家大石油公司还包括雪佛龙德士古、康菲、壳牌和BP,这些石油巨头同样也赢得了举世关注的目光。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史可以折射出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有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直接参与。在不同历史阶段,它们的角色都是举足轻重的。
(1)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洛克菲勒是最早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缔造者,也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建者。当年他一手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将原油产量由1889年的占全美总产量16%迅速提升至26%,在美国加工和销售的市场份额高达75%~80%。此外,它还带动了石油工业国际化业务的发展,迅速在全球各地设立了分公司,逐渐取得了在美国和世界石油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它还开创了石油公司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业务模式,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和风险。如果公司在上游勘探开发业务中亏损,则可以在下游炼油和销售业务中找到平衡。但这个石油帝国的寿命不长,因为被指控“垄断和暴利”,1911年美国以反托拉斯法迫使标准石油集团解体,将其所属的92家公司改组成在法律上独立的20个公司集团,“大厦”坍塌后,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石油公司得以幸存下来,这也是今天几大石油巨头的前身。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飞速发展以及战事的需要极大地刺激了对石油的需求,推动了石油生产。垄断美国石油市场的五家上下游一体化的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德士古、海湾和雪佛龙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的相当长时间里,它们与英国的BP和英荷壳牌构成了世界石油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七姊妹”,凭借在中东获得租借地石油开发特许权而发了大财,垄断了世界石油市场。
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了依赖石油的西方世界的恐慌,石油“七姊妹”也遭受重创,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国际大石油公司开始对自身发展模式和如何增强竞争能力进行思考,并开始新的实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石油领域不断发生大规模的兼并与联合。19年之前,这些较大规模的兼并与联合多数发生在下游业务(炼制和销售)和天然气业务(包括天然气发电)领域,并且很多只是公司部分业务之间的联合。1998年后,面对低油价的冲击,更多的石油公司卷入了兼并联合的浪潮,希望通过从外部进行的资产重组,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降低成本,共同抵御和降低风险,石油公司的兼并与联合演变成为以大型石油公司横向整体合并为主要特点的兼并与联合狂潮,并直接导致超级国际石油公司的形成。
世纪之交以国际大石油公司为主导的新一轮兼并浪潮,是面对石油业激烈竞争环境所进行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洗牌。尘埃落定之后,埃克森美孚、英荷壳牌集团、BP、道达尔、雪佛龙德士古共同组成了石油业内的超级巨无霸方阵。这次兼并与联合狂潮强化了国际石油公司的实力和地位,同时也重新调整了当今石油工业的主体布局。
(2)新世纪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发展趋势。
起于1998年的大规模石油公司并购和结构调整,国际大石油公司基本完成了以扩大资产规模和强化竞争实力为目标的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际油价走高的有利形势下,它们在继续优化调整资产组合的同时,普遍将营造长期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的战略重点,进入了一个为长期增长而投资的新阶段。国际大石油公司在经营战略和竞争策略方面所做的战略调整,体现出一些全新的特点。这些战略调整,将对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中远期业绩表现乃至世界石油工业的竞争和发展态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些新动向包括:一是实施战略转移,立足于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二是进行资产组合的优化,一方面通过补缺性的收购,弥补在关键发展领域的资产组合缺陷,另一方面择机处置边际资产,优化老油区投资,缓解近期内的成本上升和投资回报下降的问题;三是积极介入天然气合成油(GTL)、油砂和重油等非常规石油领域,重新重视勘探,立足更长远的发展,构建在新的关键领域的竞争优势。
举措之一:为长期增长投资,营造下一代核心资产。
在主要产区的战略接替上,国际大石油公司主要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新的油气发现项目为重点,表现出四个主要的战略方向,即主要把西非和墨西哥湾深水区、俄罗斯、实行开放政策的OPEC国家和LNG业务领域作为今后重要的新产量增长源。
如BP公司,已将其战略重点转向新的五大利润中心,即墨西哥湾(深水区)、特立尼达(天然气)、阿塞拜疆(环里海石油)、安哥拉(深水区)和俄罗斯(TNK-BP)。公司现有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为1.15亿吨,预计将以年均3%的速度递减;而新利润中心目前的产量是5000万吨,预计将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产量将达到1亿吨。由于新利润中心的勘探开发成本和操作成本(分别为每桶油当量4美元和2.4美元)均低于现有生产区(发现开发成本为6~7.5美元/桶油当量,操作成本约为5美元/桶油当量),因而新利润中心产量的增长和资本支出的下降,将有助于提高BP的整体投资回报水平。
凭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以及多年来在国的影响力,国际大石油公司在上述关键领域占据了有利的竞争地位,这将能够支撑其全球油气储量的可持续接替。根据高盛公司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现、目前正在开发中的储量在5亿桶油当量以上的50个大油气开发项目的统计分析,国际大石油公司在其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它们在50个大项目中占据了45%的储量。其中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荷兰壳牌、雪佛龙德士古和埃尼公司等大公司占据了50个大项目预计净现值的90%。
埃克森美孚西非、墨西哥湾、中东(卡塔尔LNG)和里海,预期2006年在西非深水区新增产量将达5.5亿桶,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8%上升到18%,在OPEC国家中的产量比重将由14%上升到18%荷兰壳牌西非(尼日利亚)、俄罗斯(萨哈林天然气)、加拿大油砂业务,预期2006年西非可新增产量4.6亿桶道达尔西非、中东、委内瑞拉和俄罗斯。预期2006年西非深水区可新增产量37万桶油当量/日,占总产量的13%,中东产量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1年的23%上升到33%雪佛龙德士古墨西哥湾、西非(尼日利亚)和里海(哈萨克斯坦),预期西非深水区2006年可新增产量30万桶油当量/日,占公司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1年的13%上升到18%
2006年后几家国际大石油公司新增油气储产量的主要来源
大石油公司这种接替产量的来源分布结构,使其进入了一个高投资密集度的发展时期。由于新区项目多数为资本密集的勘探和开发项目,因此,预计未来几年中,大石油公司30%~40%的投资支出将用在深水区生产设施、管道或LNG上游和终端设施以及非常规石油开发设施项目的建设上。
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将导致石油公司折旧、折耗和摊销费用增加,对公司近期内的投资回报产生较大的压力。不过,为实现长期持续的增长,这是必须的。除了可预期的储量收获外,大石油公司还可以以此为自己创造新的战略性油气资产基础和市场基础,同时,这对于全球石油工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预计2001—2010年,全球投入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将达到约3430亿美元(含伊拉克重建),并可从中获得储量2000 亿桶油当量。正因如此,新一轮大规模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被视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工业的另一重大转折、一个大石油公司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多数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跨国项目,不仅要求参与者有更为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更要求其有丰富的商务技巧和广泛的行业影响力,因而在新的发展趋势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仍将是国际石油巨头。
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相应储量增长潜力
举措之二:优化资产组合,调整盈利资产序列。
2000年以来,为了提高回报率,大石油公司一直在降低老油区的资产比重(比如在美国和北海即是如此),同时,也择机出售战略不匹配的国际资产,以围绕其大型生产基础设施实现规模经济。2000—2003年,仅BP的资产处置收益就达到250亿美元。与资产处置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国际大石油公司在老油区的策略。在美国,目前多数公司取收获老油田现金的策略(即只收取现金收入,减少或不进行再投资),并择机出售资产。
举措之三:立足长远,抢占非常规石油业务发展先机。
随着世界大型常规油气发现及开发机会的日益减少,国际大石油公司开始将更长远的发展目标转向非常规石油上来。除了将LNG、GTL作为天然气储量商业化的有效方式外,国际大石油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加拿大油砂、委内瑞拉重油等项目机会。
(据IEA,PetroleumEconomist,TDNewcrest)类别2000年2005年2010年2010年比2000年增长,%液化天然气(LNG)(万桶油当量/日)236.0350.0600.0154天然气合成油(GTL)(万桶油当量/日)3.83.8100.02531油砂合成油(万桶油当量/日)38.0142.0148.0290超重油(万桶油当量/日)77.087.5110.043非常规石油总计(万桶油当量/日)354.8583.3958.0170
世界非常规石油生产前景
近年来,受天然气价格上升、LNG供应成本下降以及国推动天然气商业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液化天然气的生产和贸易日趋活跃,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工业的一个新的热点。预计全球25%~35%的天然气储量最终需通过LNG来实现商业化。预计到2008年,全球在天然气储量开发和LNG设施方面的投资将达到1500亿美元。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十分看好未来LNG的发展,并纷纷抢占LNG领域的制高点。近两年来,国际大石油公司参与的LNG现有项目扩建、在建和拟建新项目就超过了30个,预计到2010年全球LNG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亿吨。LNG 项目开发不仅成为国际大石油公司商业化其天然气储量的关键,而且也将成为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因成本下降和项目寿命期长,目前LNG项目的投资回报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项目,甚至高于上游勘探开发项目的平均水平。如果将上游的生产加上液化、船运和再气化资产组成独立的LNG业务的话,预计到2010年,这一业务在国际大石油公司运用资本中的比例可达到5%~10%,成为勘探生产、炼油、化工之外的第四大业务,其重要性甚至可能超过化工产品业务。
GTL 是一项将天然气转化为极清洁的炼制产品的技术,尽管这一技术的出现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受项目经济性的限制,一直以来除了在南非以外,投资很少。近年来,随着技术的突破,GTL项目的经济性显著提高,加上国为开发“困气”(因缺乏当地消费市场而难以经济开发的天然气储量,只有通过LNG或GTL方式开发)提供优惠的财税条款,GTL项目开始真正被国和国际大石油公司看好。目前全球的“困气”量至少在2500万亿立方英尺,约占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25%。随着全球对于炼制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将从目前的2500万桶/日增长到2010年的2800万桶/日),特别是环境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GTL将因其可用作炼厂提高柴油质量的原料等特点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壳牌已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意向书,到2009年建成投产14万桶/日的GTL生产厂,埃克森美孚也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订了于2011年建成产能为15.4万桶/日的GTL项目的意向书。预计今后10年,这些公司将在GTL项目上投资330亿美元,实现产量75万桶/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埃克森美孚早在20年前就已经积极开发GTL技术,其专有技术C-21的开发耗资6亿美元,持有约3500项相关的国际和美国专利。
近年来在旨在减少沥青矿开和加工过程中燃气和蒸汽消耗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得油砂开发项目的经济性得到显著提高,项目开发进展明显加快。据加拿大权威机构分析,预计2004—2010年加拿大油砂合成油的产量将增长到148万桶/日。尽管目前仍存在着加拿大环境法规限制的不确定因素,但随着原油价格的上升,加拿大油砂项目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石油公司的关注。
委内瑞拉的超重油项目也正在引起更多的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兴趣。尽管委内瑞拉的财税合同条款比较苛刻(所得为51%),雪佛龙德士古和荷兰壳牌公司仍十分关注60亿~70亿美元的新项目机会,道达尔公司也正在谈判扩大其Sincor项目的产能。
举措之四:重新重视勘探。
受1998—1999年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国际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下降了27%,这一趋势持续到2003年。据行业咨询机构伍德麦肯锡的研究,2003年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国家(简称OECD)大石油公司的勘探支出是8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4%,BP和雪佛龙德士古更是分别下降了25%和15%。由于勘探支出的下降,OECD大石油公司在2001—2003年的勘探共获得72亿桶储量,与1996—1998年89亿桶的储量发现相比下降了20%,平均有机储量接替率为75%。
除了受低油价影响外,国际大石油公司勘探投资下降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它们将投资重点集中在低风险的探明储量的开发上,进而开发资本支出排挤了勘探资金。同时,技术进步也为深水区油气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开发项目机会增多,需要大量投资基础设施以实现这些储量的商业化。
在勘探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出现多年之后,国际大石油公司目前已开始重视新前景区的勘探。2003年雪佛龙、雷普索尔、壳牌和道达尔均增加了勘探区块面积,涉足的国家也增加了。
举措之五:开拓新的并购热点,俄罗斯上游权益成为主要关注点。
以公司并购、资产重组和战略联盟为主要内容的资本运营活动,历来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其实现规模扩展、优化配置和实现价值最大化等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1998年以来的巨型并购活动,国际大石油公司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在全球范围内强化关键资产规模、实现协同效应和降低成本的任务。巨型并购后,国际大石油公司进行公司和资产并购交易的动机开始向弥补公司资产组合缺陷和实现资产最优配置转变,并购的主要目标也开始转向那些规模较大、资产的战略匹配性较好的中型石油公司。
尽管俄罗斯的油气行业投资环境仍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但其丰富的未开发储量一直吸引着西方大石油公司。由于俄罗斯的产品分成合同(PSAs)立法不健全,审批过程冗长,加上俄罗斯目前的生产重点仍以现有开发项目为主,对外国石油资本的依赖程度较低,而且俄本土石油公司抵制PSAs,因此,国际大石油公司通过PSAs合同进入俄罗斯的难度很大。BP公司取了放弃产量分成协议途径的投资战略,收购TNK-BP公司50%的股份,通过股权参与的方式,迅速在俄罗斯石油项目中获得了规模优势。
另外,因多数国际大石油公司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资本投资密集期,为降低成本、改善投资回报,也不排除出现大型公司间合并的可能性。在本轮高油价周期中,大石油公司的现金流充裕,而股价大都没有随国际油价同步同幅上升。因而从公司收购者的角度来看,目前目标公司现金充裕但股价便宜,未必不是进行交易的有利时机。
当今世界石油工业正在全面经历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竞争更激烈,风险更大,更需要跨国石油公司对外界变化做出积极反应的时代。着眼于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投资项目,优化公司资产组合,加强对石油包括非常规石油的控制和开发无疑是这些国际石油公司做出的有利战略选择。
重油沥青开技术
最近,瑞士银行发布了全球石油领域现状的最新报告,报告公布了目前世界石油储量前15个国家的最新排名。在此份名单中,第二位的是委内瑞拉。据报道,委内瑞拉探明石油储量现已超过沙特阿拉伯,并以2965亿桶居世界首位。但是,这里多是需要精炼的重油,故委内瑞拉现居该表中的第二位。其占有世界石油储量的19.1%。这些石油储备应足够使用234年。但石油产量在2010年只居世界第九位。该国属拉丁美洲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石油工业在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70%以上。
现存经济问题:自2008年石油价格大幅波动以来,委内瑞拉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经济形势恶化。2010年,查韦斯颁布了新的经济政策,但经济在短期内全面复苏的可能性较小。
(一)经济增长大幅下滑,主要行业收缩明显
(二)通货膨胀水平仍然较高
(三)总体失业水平有所抬升
(四)商品贸易大幅下滑,出口批汇小幅上升
(五)石油收入下降,当前财政收入不足,预期收入支出水平较高
(六)国际储备有所回升,即将进入偿债高峰
石油石化行业的产业链
根据油藏埋深的大小,重油沥青的开方式主要分为两类:露天开和原地开。
一、露天开
当油砂层出露地表或埋深不超过75m,且厚度大于3m时,一般用露天开法。该方法经历了从使用轮式挖掘机和传送带到现在使用巨型电动铲车和巨型运送卡车的转变过程。在露天开时,可分为矿和萃取两个步骤。首先除去盖层,用卡车和铲车将油砂出并运送至破碎机,然后将油砂运送至混合设施,与热水相混合制成浆液,随后浆液通过水力输送装置从矿区送至提炼厂进行萃取,分离沥青,同时进行尾渣处理。该方法的回收率高,平均收率为75%左右(厉凯等,2007)。
二、原地开
原地开技术主要应用在埋藏比较深的储层(大于75m),目前的原地开技术包括携砂冷、注水开发、注蒸汽开发、火烧油层、微生物处理和原地催化等,其中蒸汽重力驱、蒸汽吞吐和冷是目前油砂开中应用范围比较广的原地开技术。
1.携砂冷
该方法不注热、不防砂,利用螺杆泵将原油和砂一起出。主要原理是:①通过出砂冷在油藏中形成“蚓孔”洞,大幅提高油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油砂油的流动性;②稳定的泡沫油使原油密度变得很低,从而使黏度很大的油砂油得以流动;③由于油层中产出大量砂粒,使油层本身的强度降低,在上履地层压力作用下,油层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压实作用,使孔隙压力升高,驱动能量增加;④远距离的边底水可提供一定的驱动能量(郑德温等,2008)。
适用条件:一般认为,携砂冷最好应用于未开发过的新区或是老区新层系。适用于具有一定流动能力的重油,油藏埋深大于300m,油层厚度大于3m,初始油层压力最好大于2.5MPa,脱气原油黏度大致在1000~50000mPa·s,脱气原油的密度为0.92~0.98g/cm3,含有一定的溶解气量,溶解气油比大于5m3/t,黏土胶结物含量少,初期含水最好小于40%,远离边底水。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增加了油藏的流动通道,提高了原油生产速度,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缺点是收率低,存在“蚓孔”洞堵水和砂运移的问题。
2.蒸汽吞吐开
蒸汽吞吐,也叫蒸汽激励、循环注蒸汽。它是先将一定数量的高温高压湿饱和蒸汽注入油层(吞进蒸汽),接着关井几天,进行焖井,加热油层中的原油,然后开井生产(吐出热油),整个过程是在同一口井中进行的。
蒸汽吞吐常作为蒸汽驱的第一阶段。在原油黏度较大的油层中,井间流动阻力很大,如果直接用蒸汽驱方式,蒸汽不能以适当的速度注入,导致注入速度降低,地层压力升高,最终致使蒸汽不能注入,油速度降低,转汽驱后见效时间晚,油气比低,经济效益差。因此,常用蒸汽吞吐的方式预热油层,待井间形成热连通后再用蒸汽驱的开方式。
适用条件:成功的蒸汽吞吐方法要求有较厚的盖层来包容高的注蒸汽压力、可流动的原油、高渗透率及孔隙度、有油藏驱动的能量、没有底水及气顶,以及至少有15m的产层厚度。有效益的蒸汽吞吐要求油藏在高注入量(200m3/d)下接纳蒸汽,并有足够驱动能量把油流驱回井内。
蒸汽吞吐的优点是油速度快,缺点是出程度低,一般不超过20%。
3.蒸汽驱开
蒸汽驱是一种驱动式开,是一种以井组为单元,由一口或几口注汽井连续注汽,从邻近的一些生产井连续油的方式。蒸汽驱通过注入井连续注入高干度蒸汽,一方面补充地层能量,另一方面将热量引入地层,加热油层,使原油黏度降低。
适用条件:蒸汽重力驱能用于与广泛的气顶或底水层接触的油砂层中。
蒸汽驱的优点是可提高收率。
4.蒸汽重力泄油开
蒸汽重力泄油(SD)技术是开发重油和油砂的一项前沿技术。此方法是以蒸汽作为加热介质,通过流体热对流及热传导作用的结合,依靠重力作用开重油沥青。SD可以有不同的应用方式:一种是平行水平井方式,即在靠近油藏的底部钻一对上、下平行的水平井,上面水平井注汽,下面水平井油;另一种是水平井与直井组合的方式,即在油藏底部钻一口水平井,在其上方钻一口或几口垂直井,垂直井注汽,水平井油;第三种是单管水平井用SD,即在同一水平井井口下入注汽管柱,通过注汽管柱向水平井最顶端注汽,使蒸汽腔沿水平井逆向扩展。
SD开过程中的关键内在因素是蒸汽和油水之间的对流作用,这和常规的蒸汽和油、水同向流动是完全不同的。国外在SD技术上所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有:建立对流物理模型,研究油-水两相的对流特征,二维微观模型研究蒸汽腔的扩展,CT扫描研究蒸汽与油、水之间的微观流动及非凝结气体对流过程的影响等。今后将对蒸汽和油、水三相的对流进行研究,并深化上述各项研究,将各项研究结果综合在一起,形成更加有效的新的数模模型,为进行油田大规模的SD开发提供有效的评价、预测和设计手段,最终实现最经济有效的SD开。
蒸汽重力泄油开的优点是提高了油气比,油速度高,收率高,一般为40%~60%,对油层的非均质性不敏感。缺点是初始产量低,以及如何推广到低温低压和底水油藏(朱作京,2007)。
5.火烧油层
火烧油层是热力油中应用最早的一种油方法,此技术于1920年在美国取得专利,第一次现场先导试验于1933~1934年在苏联进行,第一次真正的火烧油层(ISC)工艺试验于1950~1951年在美国进行。
火烧油层也称就地燃烧,就是将空气或含氧气体注入油层,在油层中与有机燃料起反应,用产生的热量加热油层,降低原油黏度,在空气驱动下开原油。火烧油层的驱油效率很高,现场试验表明,收率一般可达到50%~80%。
从筛选标准可看出:火烧油层比注蒸汽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一般当蒸汽驱热损失太大时,可选用火烧油层的方法。具体地说火烧法可用于较深(>1000m)、较薄(<6m)、较致密(<35×10-3μm2)、含水较高的水驱后油藏,这类油藏用蒸汽驱方法开风险性太大。高压注气对燃烧有利,故它不受深度的限制。
火烧油层的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地下开潜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且成本低。缺点是实施工艺难度大,不易控制地下燃烧,同时高压注入大量空气的成本比较高。
重油沥青的开方法还有很多,如井下巷道开、原地燃烧、原地催化、微生物处理等(朱作京,2007)。
哪里有废油处置厂
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构成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整个加工工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开行业和油品的销售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通常可以将石油石化产业分为:石油开业、石油炼制业、石油化工、化工制品和化肥行业等。
“石油开”指的是将原油和天然气从地下出的过程,并将原油和天然气分离。“石油炼制”指的是将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脑油、重油等油品的过程。“石油化工”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和石化中间品加工成石化中间品的过程。
而“化工制品”指的是将石化中间品加工成制品的过程。“化肥行业”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合成为化肥的过程。每个过程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具体分类和特点如下:
石油工业包括全球的勘探、开、炼制、运输(通常利用油轮和管道运输)和油品销售等。石油也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包括医药品、熔剂、化肥和塑料等。该行业通常被分为三个主要部份:上游、中游、下游。通常将中游纳入下游之内。
扩展资料
石化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1、价格传导的过程
鉴于化工领域广泛存在着“中间体”,而国内又缺少交易“中间体”的现货市场。因而我国石化终端产品的价格形成过程较为复杂,往往受到上游价格垄断的影响。
产业链图显示了石化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其产业链末端产品的价格经由各自产业链的加工环节传导形成。
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
三烯三烃经与无机产品反应可获得“中间体”,包括PE、EG、聚乙烯醇、丙烯晴、已内酰胺、对二甲苯等,也就是产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产品的原料。
通常价格的形成主要受两种因素主导:一是消费拉动,二是成本推动。在这两种类型之间,价格传导的过程和效果也大不相同。
(A)消费拉动型
在消费拉动的情况下,受下游需求增长的影响,价格开始上涨。此时,该加工环节的边际利润也随之增长,进而拉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中重复,至传导至产业链的源头石脑油)。某一环节受到阻碍,特别是在产能远远大于产量或者需求的环节。
(B)成本推动型
在成本推动的情况下,产业链源头原材料价格首先上涨,其结果要求将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转嫁到该加工环节的产品价格之中。这一过程在产业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环节重复,直至传导至产业链末端的终端产品。不同的是,成本的推动不如需求的拉动那么顺利。
(C)消费萎缩
与上述两种情况相反的是,消费萎缩和成本下降时的传导过程。当消费萎缩时产品开始积压,企业开始减产,导致该加工环节的原材料价格下降。这一过程逐渐向上游传导,最终迫使产业链源头产品价格回落。该上游产品有可能是其他产业链的上游。
(D)成本下降
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是件好事。不但可以提高加工利润,还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扩大市场。然而,在成本下降的整个传导过程中,加工企业却很难应对。面对不断降价的原材料,无论以何种价格买入,企业都要面临亏损。
百度百科-石油石化行业
植物油燃料能够开票吗
废油处置厂有以下几个:
一、无锡废油处理厂(江苏省无锡市)
成立于2008年8月8日,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一家废油回收再加工的厂家。
主要回收废机油,废液压油,废润滑油,变压器油,白油,导轨油,废柴油,煤油,公司目前旗下有员工25人,年产销20000桶油。经营范围包括回收造船厂、机械厂、冲压厂等厂家废油,并提供油沟和油罐车清理服务。具备公司各执照和无锡市环保局颁发的“环保资质”。
二、苏州市金阊区利环废油处理厂(江苏省苏州市)
苏州市金阊区利环废油处理厂坐落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区,成立于1998年,原名为苏州市郊区利环油脂厂,2001年遵从市的建议改名为苏州市金阊区利环废油处理厂。
该厂是由苏州工商局、苏州环保局等五个苏州市部门指定的废油处理单位,是苏州市民营企业研究会会员单位。十多年来该厂直接为苏州市处理了上万吨的废油。
三、明光市清源废油再生处理厂(安徽省滁州市)
位于滁州安徽省明光市桂花园开发区,于2004年09月06日在明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成立,在工厂发展壮大的18年里,始终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技术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务。
工厂主要经营废油再生处理、销售。
四、重庆环城废油回收有限公司(重庆市)
公司主要从事回收废机油,废重油、废柴油,废液压油,废变压器油,废导热油、重油,液压油,废白矿油,烧火油,废切削油,废汽油,机油,柴油,废矿物油、废燃料油、废煤油,废润滑油、废油、废齿轮油等各种工业废油的各项业务。
长期经营的润滑油基础油、松焦油橡胶制品专用油、燃料油、煤焦油、渣油、润滑油,价格合理。
五、重庆方盛净化设备有限公司(重庆市)
公司是上世纪初90年代专业从事油品分析机构。公司每年平均有3至10项引领同行前沿的专利技术成果。能源再生循环使用的研究所研发的脱色净化一体机在同行中获得空前的成功。
2007年正式更名为重庆方盛净化设备有限公司。公司新研发的产品,ZTS脱色净油一体机,新型非标油净化机、DTS多功能净化脱色一体装置,在国际国内走在了净化技术的前沿。
答:能开。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08〕167号)附件2《成品油消费税征收范围注释》规定:“七、燃料油
燃料油也称重油、渣油,是用原油或其他原料加工生产,主要用作电厂发电、锅炉用燃料、加热炉燃料、冶金和其他工业炉燃料。腊油、船用重油、常压重油、减压重油、180CTS燃料油、7号燃料油、糠醛油、工业燃料、4-6号燃料油等油品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燃料燃烧,属于燃料油征收范围。”
另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1号)规定:“所有成品油均须通过增值税管理新系统中成品油开具模块开具。
(一)成品油是指销售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等成品油所开具的增值税专用(以下称“成品油专用”)和增值税普通。”
因此,如原油生产企业生产的非食用植物油属于上述文件规定的燃料油,应通过成品油模块开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